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穿到古代当名士》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304|第 304 章[第1页/共4页]

于知州大出不测,不由提示他们:“这些稻谷曷不先献入京中作种?”

太子不等父皇指派,便主动上前请命:“儿子愿为父皇分忧。”

他当年在桓家研讨农药时,就从杂志文献里看过井冈霉素这个神器。这类抗生素恰是从井冈山下泥土中一种放线菌里提炼的,质优价廉,低毒有害,有效防治江南最风行的水稻纹枯病、稻曲病,以及小麦纹枯病和一些棉花、蔬菜病害。

桓凌可惜地说:“实在这瓜瓤比瓜肉甜,。”

幸亏他们名誉大,穿州过府时从处所官民到外埠门生都闻名去迎送,人走到哪儿连外埠报纸上都能瞥见。钦差一行在浙江下船歇息时,便传闻了他们转道江西,在井冈山下种稻的动静。

当然,不必他们问,来欢迎天使的处所官员便又羡又妒地说出了两位皇亲去江西的启事:

亲手培养出它们的桓宋理学院师生看到这产量都欢乐欲狂。不但是他们这些专家, 亲力耕作的老农, 巡查护持的庄户,居住在这一里、这一州的百姓……

事虽繁剧,倒也不急在一年半载间。

确切是瓤要甜很多。宋时点了点头,深表附和:“那我去拿个铜匙来,我们舀着吃。”

他这回只怕是求不得的,只先垫个话儿,在两位大民气里存个印象,来日尝试田里结得稻子多了, 再求良种也便利。

也幸亏他们曾有过制造磷肥, 种出十三穗佳禾的功劳作背书, 换小我说种出千斤稻, 只怕先要接管一波质疑。

必须烧两炷高香谢天后娘娘保佑。

跟着他们一道种出嘉禾的人也当有嘉奖。

从海南到都城再到海南,这一来一回又是半年。

这一片尝试田里收的稻谷, 算计下来竟真有亩产千斤之数。

钦差乘着海船千里迢迢赶到南边,在闽浙一带停靠歇息时,却传闻宋桓二人已带着部分门生北上,到四时清楚之地培养耐寒性强的水稻。

不过做人夫君的如何能吃独食?何况宋时方才喂了他半天,他总不能只扎煞两手等着,不做点回报吧?

宋时右手的小刀早已放到桌上,左手的瓜也不知何时落到了桓凌手里,上半身微微倾畴昔,咀嚼着师兄喂给本身的甘味。

自家人之间也不必讲究吃得好欠都雅,桓凌便将那半块甜瓜连宋时的手一并扯过来,凑上去尝了一口挂在他掌缘的果浆。

不过他本身来时, 内心也不是很有底。

宋时将手中渐渐摇着的折扇一合,在掌心敲了一记,笑吟吟地说:“这杂交水稻是尽我们这么多进士、举子、墨客、儒士的智力交汇而成,岂能像那些天生天养的谷物普通随便洒进地里便成了?必然是从育种到栽种都有学问在里头,若将它当作平常稻谷随便各种,那长出来的也必是浅显稻谷。”

宋院长竟是非常痛快地承诺了。

他舐净了流到外头的汁水,就着宋时的手在瓜内心啜了一口,将酥酪美酒般的瓜瓤喂给宋时。

不过话说返来,仕进时兢兢业业也就罢了,现在都辞职了还让人如许发愤劳累,哪还叫退休糊口?

钦差们连道“好险”,又是光荣又是后怕。

崖州虽地处偏僻, 也是累世耕读,常出进士的处所。那些高门大户到衙门托他代向两位大人求些种粮,他也不能拂人脸面。

井冈霉素。

桓御史久不动司法之权,抓起人来还是威仪赫赫。宋时倚在皂角树下看他紧裹着窄袖青衫的精干背影在人群中时走时停,安排人收拢假僧道,分拨他们去各处采土样、制备培养基,选育放线菌种,用传染纹枯病的水稻培养纹枯病菌……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