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穿到古代当名士》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295|第 295 章[第1页/共4页]

圣上既惊且喜,许他修路,只不准侵犯官道。桓凌与宋时上本谢恩,今后便带人极力铺设铁路,日复一日,再没甚新奇动静,宫中外朝也垂垂不再紧盯此事。

不是他们宠门生,舍不得劳累他们,实在是他们那两个弟子在天津也忙:忙的不但是勘察矿产,还办经济园、炼精钢,又教本地渔户在北塘圈养鱼虾蟹贝,和在汉中任上时做的事竟差未几。

“渤海经济园日开炉炼得精钢千斤,其料不拘矿石、好生铁、废铁……以此计之,一年间可得钢三十余万斤,略即是国初时官铁一年的产量。但是官铁所得不过是矿上粗炼的铁锭,此钢倒是坚固兼备的精钢。”

再者依着杨三辅之说,别选才子干活,不消他们弟子卖力,做教员的自也就没那么多不舍得了。

虽是铁造的,不是甚么镶金嵌宝的珍奇物件儿,有这份心就够叫他们欢畅的了。

他信中写的含混,张阁老却能读出他言外清楚必定能造出大车的意义,拿着信归去便那两位学士商讨:“如果这两个孩子有所做为,我们何不先遣几小我去看看?”

他长叹一声, 夸耀的味道比杯里泡的桂花茶还浓, 但是在这内阁里炫给谁看呢?

那两位弟子都已经退休,本身也动了几分动机的阁老被小儿辈的孝心哄得心对劲足。而尚在丁壮、一心为国的新任大学士杨荣却痛心疾首地跟他们抱怨:

吕教员一面心疼弟子一面上书请旨,以京中经济园之力改进三元车,使其能运载更多货色。张阁老一面心疼弟子一面致书与他们,奉告他们阁中将安排人去学做三元车,叫他们帮着参详改革之法。

想当年他做陕西巡抚时,那两人弄出个装油的铁桶都能设法儿做成炮。现在他们炼得这么多上好的钢材,不做国之重器,就拿来做些只能载一两小我的小车?

宋时摸了摸下巴,悄悄点头:“说到运货还是先上火车。本来钢少,质量也不稳定,不敢搞这类易爆炸的机器,不过现在有好钢了……能够从汉中学院写信要几个学得比较好、有脱手才气的门生,再从朝廷拉些人和资本,就能试做蒸汽汽车和火车了。”

仿佛后代之人更爱看这类写今古俗事的文稿,当初他从草原带返来那几箱手稿,便是以本地官方民风、传说、衣食住行之类最易过稿。他比来堆集了满肚子烹海鲜、吃海鲜的学问,也能够试写几篇。

这么好的钢却拿去做了甚么双鱼比目鸳鸯和合的车,实在华侈了!

就像当初遣官员去汉中学种嘉禾、兴产业普通,学不来造车不是还能学炼钢?都学不来不是还能学些天理化学,将来做个明天理、通实务的贤臣?

吕阁老捋了捋白须, 慈爱隧道:“这两个孩子倒是孝敬懂事,做好的东西晓得进献给宫里,还不忘给我们两个教员。”

宋时握住他的手,指尖在写字留下的薄茧上悄悄摩挲,将那只手贴到脸上:“师兄先不写了,我们另有晋江币。上回你在草原带返来的稿子过了十几篇,足足四百多块,那里花得完呢?不但够我们做出蒸汽机车的,只怕连内燃机都做得了呢!”

哪个无所事事,孤负君恩的,就在渤海边上造三元车去,不必返来了。

孰料短短两三月后,小年尚未过,渤海经济园便修通了一条铺有铁轨的平坦巷子中转京师城外。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