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穿到古代当名士》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286|看下作话[第1页/共6页]

且因这些日子恰在西北大捷,朝廷要为此中功臣计功请赏的当口,他们又是曾有供应粮草、军器、献神器、巡查边关之功的,朝廷为酬他们的功绩,冠带闲住时也如常给支薪俸。桓凌又有个永宁侯的爵位,有爵禄年年发放。也就是说,他们离任后就要开端无穷期带薪休假……

长此以往,哪得复见本日朝堂中这等满目琳琅珠玉,表里之职皆选任得人的气象!

二皇子就藩之事便如此落定。

哪怕桓凌生了病,断了手,不能写弹章,他背后还立着个曾一语劝动当今立后,断了诸皇子夺嫡之路的宋三元呢!他本身连笔都不要动,只消吹吹枕头风,宋三元必然就要替他写出更能震惊圣心的文章。

“宋家老太爷我也认得,也还不满六旬,走路生风,看着身子非常健旺的。他们一家三兄弟又都在京,儿媳、孙辈都在家奉侍白叟,何至让他这个最有出息的儿子回家?”

狼居胥山离京师有四千里之遥, 草原地形又庞大难行,动静传得极慢。直到天子御驾还京,诸王亦已各自离京赴藩地, 这场大胜的动静才传回京中, 不久齐王、监军杨荣、辅国公等一干将领便押送虏酋与后妃、众臣一干人等进京献俘。

内阁、兵部诸臣出列领旨,与杨侍郎、成国公、辅国公等人一起退回原班。齐王则排众而出,双手献上了本身从王帐中翻出来的鞑靼宝玺,向父皇细细说了冒着硝烟寻得此物与虏廷敕符的经历。

满朝高低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休假日恨不得都留在公署做事。

难不成是圣上讨厌南风,不肯叫他和桓佥宪两个同在朝中?

——桓凌还算个端庄皇家姻亲,宋时只是跟他结婚过日子,就要避这外戚之嫌,自请去官,他这端庄的皇子妃祖父另有甚么脸面留在中枢!

新泰廿九年正月, 天子令鲁王就藩泰安,并从鲁王始, 诏令已结婚开府的诸王各自出京。

他已挂官归隐,不会再力谏外戚,亲手与他们一道变易当朝局面了。

批的却不是致仕,而是冠带闲住。

曾学士是宋时的副座师,师徒之间意气相投,必定没人比他更晓得宋时去官的真正来由。世人恍然大悟,深深感慨:“听曾学士一语,我等才看破宋三元淡泊名利的本心。”

不错,圣上是未曾允准他前面按捺外戚之语,只教他冠带闲住,可这不批实在也就是批了!

能在汉中开府,实比去江南、湖广等地就藩更实惠。

那两个孩子为的是到各地勘察矿产,兴产业,弄化肥,将大郑境内都弄成汉中府那样才要去官。你一个阁老、尚书,在位时能匡衡天下,回籍后只得写写书、教教弟子,去官有何意义?

宋时压抑着奔向自在的高兴,在值房里闷头草拟敕书,他的同僚们却被他去官的动静震惊得偶然事情,群情纷繁:“当初在汉中吃了多少苦才熬回京,得了这个侍讲学士与少詹士的优差,正该在馆局攒资格、养望的时候,如何就要去官了?”

也就是一个大义灭亲的桓凌了!

若这道本前面写的分歧圣意,宫中只要将折子原样发还,桓凌天然要点窜前文,一封封地重上。可圣上竟批了他个冠带闲住,径将奏章发还,连个“不准”都式微,不也正申明他前面所谏并未令圣上恶感,乃至有几分辩进了圣上内心?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