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穿到古代当名士》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269|第 269 章[第1页/共2页]

好文章,不负他们这些日子的等待!

他每天看看本身背景上传的稿件数量,就能激起无穷的动力和豪情,将那满满一箱口语文稿改写成字字珠玑的古文。

对了!注释!

宋时对着桌上拼得整整齐齐的,一薄一厚的两摞文稿,微微垂眸,思考起了注水的技术――当年他在书店买的那些精装本,是如何把二三百页的精装本增厚到跟词典似的来着?

改得非常顺利,品读着也全然是桓凌的气势,独一一点题目就是古文简练,翻译过来以后比本来薄了得有一半儿以上。而桓凌给他寄来这么沉的一箱书稿,他这里从周王佳耦到府中官员、浅显学子都盯着呢,边关那边见着的人只怕也有很多记在心上,等着买归去看的……

宋大人本身都没悲伤,还在书房安安稳稳地研讨草原水土保持和进步本地经济的题目,外头一群师生却把他这本地理志当情书集,连抄带印地传遍了半个汉中。

他印过大会讲义、编过报纸、写过版书,现在固然把主编的位置交给府黉舍传授,但眼力和气力都在,很快便设想出内页版式:就照着精装版古诗文选的格局,文前多夹几页媒介、目次、序文,大字印原文,在文中插上姑苏码子标示注角,文后以小字长长地写几段讲明。段段空行,章章换页,夹以插图――

起首字体要大,行间距、段间距要拉开,页边多留点空,页边和段与段之间印点花边,还要多加插图……

宋时感慨几句, 就一头扎进打字上传事情中, 走到哪儿都要带上一本文稿, 稍有空暇就拿出版来抄几个字, 争夺早些投稿到晋江背景。这帮手不释卷, 指尖藏在袖里点击屏幕的模样落到人眼里,就是他被桓凌的文章迷得不能自拔,看到出色处还要在袖子里点点划划, 腾空誊写此中的佳词妙句。

他夜以继日地熬了几宿,以羊毫写出近似油印的字体,更亲手调膘胶、订脊线,叫人打造假金护角,订好一摞精装版《北行录――佥都御史桓凌著・宋时注》,交给府县学一众传授、教谕等人付梓。

他多年赶稿,输入速率快, 也不过几天就把那一小箱文稿传到背景,然后就专注改稿。

他们早盼着看桓凌的文稿久矣,现在终究拿到手,还叫他清算成这么精美贵气的样书,如何让人忍得住不看?世人洗手剔甲,部下水珠擦得干干有,先把书悄悄翻看一遍,才心对劲足地叫了刻版技术最好的门生和画匠来刻印。

先替大人悲伤一场,从速找门生来刻印成书,好叫大人送与亲朋共赏。

他越藏着不给人看,别人就越是心痒难耐地想晓得此中内容。但宋时心硬如铁, 顶着部属和门生们如怨如诉的眼神, 顶着周王含蓄的探听,硬是把那箱原稿藏得严严实实的,没给人看过一眼。

几位汉中经济报的编辑回声领命,接过那摞书,恭送走大人,围坐着先看了个过瘾。

考前背师兄的文章自是不值得倡导,不过也多亏当年那些仿写和背诵,他能完整抓住小师兄的文风、神髓,写出的文章足可乱真。拿他本人写的当代文翻译成古文,那就更轻易了。

外头再包上个厚厚的硬纸书壳,四角包个锌或锡的护角,又能把书加厚个几毫米,从厚度和分量上都注水注得无懈可击。

这套书的版式都是布局好的,宽度和行着距差一点就要影响全部版面,连字带图都要印得一丝不错。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