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穿到古代当名士》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258|第 258 章[第1页/共3页]

令人往汉中传旨,征桓凌与礼部郎中、鸿胪寺通事、顺义侯诸子等人领一镇兵马去草原劝降。许顺义侯家后辈先去一趟凉城,看看他们部中子民过的日子,也好叫他们放心为朝廷招降亲眷。

待他走后, 世人才醒过神来, 开端研讨他留下的报纸。

他们入京以后便授了册封,礼部有专人教以大郑礼节,帖木儿也晓得些朝廷办事的流程,直接请了鸿胪寺派来的通事代拟表章,以示在大郑天子面前坦开阔荡,不藏私心。

他们是新内附的部族,投降也是眼看着邻部被汉军所灭,不得已才举部投降, 并不是国初那些有功于大郑, 被恩封为公侯的人。当初投降时,那位齐王看着他们一家都是杀气凛冽的,厥后又和被俘的诸部王公同入京师, 眼看着那些人被缚游街, 一身狼狈,最后枭首示众……

何况他除了本职以外,理民政也是一把妙手。汉中府有本日的气象,不但是宋三元的功绩,必然也有他贤浑家之功。

才学――二甲第十名进士。

若把桓凌从他身边调走,周王单独支应九边粮草军器等事件,可会觉着吃力?可现在老二已经跟着雄师得了军功,今后深切草原,又有更多建功的机遇。到时候他挟军功而归,老迈却只要坐镇火线的资格,难道要成唐初玄武门前的情势?

说到督察院,却有一小我的名字闪现在了吏部高低诸官心头。

他弟弟们听着他话中透出狠戾之意,猜到他的深意,脸上也有些变色,纷繁起家劝他。帖木儿看了他们一眼,眉宇间厉色尽显:“我们若不做,边关另有没有受封的叔伯。那些也是祖父的亲儿子,部中子民的仆人,他们能不肯意做,不肯意挣一份功名?”

天子提起朱笔,在桓凌的名字上重重圈了一笔,随即叮咛人拟旨:

不然人家千里迢迢从汉中送来几篇文章、丹青,还特地译成蒙文给他们看甚么?他们既然归顺了,就得替大郑做些事,叫人瞥见他们的用处和归顺的诚恳。

纵使他两个儿子亲厚,到不得这一步,但齐王功劳太重,也会叫这两个孩子难堪。桓凌既是王妃的远亲兄长,若能有招安之功,也能算在周王的身上,也不怕有些投机之辈撺掇齐王生出甚么心机了……

他情愿为新主分忧,化解战事,劝降诸部,于朝廷百姓也是功德。新泰天子考量再三,在奏折上重重批了个“许”字。

他将便条递给吕、李两位阁老,并请六部、两院部堂共议,世人也都觉得挑的人恰当,冷静点了头。

报纸有两份, 一份是汉中寄来的原版, 一份是谢郎中请了鸿胪寺通事临时赶出来的, 写的是巴思八文。这一家父子都不通汉文, 但都是自幼学过蒙文的, 拿着那份译本各自看了几遍, 又相互问着:“朝廷说的但是真的?我部子民当真能过上图中如许好的日子了?”

桓凌是无能事的人才,假如能放他出去,定会有一番作为;但若圣上还计算周王妃那件事,不欲令周王一系插手怀柔一事,他们这里也有备选的人才。

他们现在身在这位子上,须得为本身筹算,顾不得亲戚交谊了。

他们能做到的,就是劝说别处王公、万户率部归降,不要和大郑对抗。

他一个弟弟皱眉说道:“大哥的意义要投到郑军中跟着他们兵戈?只是我们是草本来的,人家老是防备我们的,如何敢给我们兵?”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