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请一天假[第1页/共3页]
不须桓凌先容, 杨巡抚与周王便都猜到这是他曾试过掷瓶的处所。
他转头看本身制造出的火海,沉重地点了点头:“这里都是石头,汽油烧尽,火也就灭了。如果有草木之处,四周枝叶不久就能被火烤干,便成了天然柴薪,少不得勾一场大火。”
本来空中一片片焦黑,竟不是原有的草地被烧,而是石头直接被烧焦的陈迹。
祀神、养济院、粮税、地步、驿马……一条条举得出丰富实绩的考核表摊在吏部尚书张阁老面前,看得贰心花怒放,恨不能立即出去处人夸耀自家弟子。
他当下便拉着桓凌研讨起此物用法,回到汉中府城,又要看他们的炼油塔,亲身看产黑乎乎的石脂如何变成清透的汽油。
杨大人行事雷厉流行,从宋时在知府任上的政绩、操守、才识查起,细细列其事迹。到四月初,宋时俸满三十六月时,又令长安府查了他在任三十六个月内可有赋税积欠等事,都考查得清楚了,便将一封奏章飞马送至吏部。
杨巡抚心头发热,对那小小的炼油塔也越看越爱,恨不能立即带着塔、带几个会炼油的门生归去建起炼油厂。
远在桓凌身后的周王与杨巡抚等人都被这场爆炸与大火吸引住,久久不能回神。直到桓凌重新回到他们身边,周王才从这场爆炸中惊醒,喃喃叹道:“这就是石脂水中炼出来的油……这岂不是能把一座石头山也烧了?”
道试三场, 府城与诸州县的传授、教谕都要到考场里判卷,知府固然不必监场, 也要在外头盯着措置考场中突发事件。
测验结束,两边考场都清算利落了,金提学便来向宋桓二人道别,又拿出一封考语交给杨巡抚,解释道:“下官一去,便要从南往北转上一圈,不考完整府学子不会再回汉中。宋知府考评就在四月初,下官怕到当时再由驿马来回传信,迟误了他的考评,便写得考语在此,望大人收下。”
此物既可用于民事,更可用于军屯!陕北诸府十年九旱,榆林镇外更是接着戈壁,少有水浇地,种不出多少粮食。甲士吃的多有商户从陕南、四川一带送来的,本地连军屯都建不起,不能自种自吃,总叫人不敷放心。
桓凌公然承认了他跟宋时之前在此试掷过汽油瓶的究竟:“试过几次才晓得瓶子形状、汽油用量、外头做引信的布如何缠、浸甚么引燃。”
有这类既能节水又能供庄稼发展的体例,起码军中就能供上麦子、细粮了了。
“节水”二字就深深打动了杨大人的心,更加让他对建石油工坊,精炼出各色燃油、提取杜仲胶一事有了兴趣。
他在汉中摸索出的经历,搁在陕北干旱少雨之地也是能用的。
三场测验间隙,宋知府也能抽出工夫来陪巡府大人考查分馏塔,倾销杜仲胶制的骨折夹板、水管弯头、接甲等物,趁便向他先容更合适缺水地区的,用杜仲胶讨论接合竹管做水管用的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法。
轰地一声, 烈火爆燃,黑烟腾腾而上。空中像隔了一层雾帘般,将那一片山石映得恍惚摇摆。靶子铁皮打的,下方只要光秃秃的土石, 那火焰竟不须借依草木而燃,兀安闲一片山石间猎猎燃烧,风吹不灭。
是啊,汽油水浇不灭,以是他才带亲王和巡抚大人们到这既无人迹亦无草木的荒山。如果有草木的处所……他莫名想起了他师弟亲身题词、刻印,每到腐败就派人大力鼓吹的防火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