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第 205 章[第1页/共3页]
齐王心中不由生疑,叮咛人出去拦一拦,本身便坐在窗后看着。
到时候他那位宽大暖和的大哥又当如何?
蒲月收麦,不到八月,各州县便缴齐了本年夏税,将该运输边关的粮食和税银押到了府城。
何况现在汉中府又押了夏税入京,说不得又有新瑞穗到,父皇必然更宠嬖他。此人才调了得,不该只为他方向皇兄就主动冷淡,哪怕他不肯投效他们,只要齐王府这边勤加联络,多送财帛,迟早连他皇兄周王也要觉得宋时跟他有些干系。
评价方向非常丰富。
齐王摆摆手,不觉得意地笑道:“他宋时是我皇兄妻舅的龙阳之交,本王还是当朝二殿下呢。京郊除了皇庄外,有几到处所不是勋贵外戚的,有母舅帮我调停,哪家敢磨磨蹭蹭不给面子?”
周王本身不能进京,念及父母妻儿,便写了很多信归去,在信中叮咛王妃自描小照,并画几镇静子的小照寄来。
国富论。
不但是附郭的南郑县,高低流的沔城、褒城、城固、洋县……乃至更远处的州县县令都写了手札、派劝农官来请教种法。
魏王传闻兄长在殿里,天然要过来存候。两人礼节全面、兄友弟恭地行过礼,齐王便含笑问他:“你方才去处父皇存候了?如何在宫里走得这么快,但是有甚么事?如果有要用到二哥的尽管开口,哥哥帮你。”
这本书当日被庶吉人印成书册,因沾了两人的名声和传奇般的经历,比单人的手札文章传播得更快。老成谋国的要看,不老成的也要看。就连魏国公王家如许与宋时结过怨的人家也寻了几套书来,更遣家中后辈送了齐王一套――
宋时那篇《国富论》与桓凌的几篇《国富论序》《与镜川先生书兼荐国富论》《读国富论记》《再读国富论有感》《题国富论》《书宋版国富论印卷后》……一进都城,便敏捷传播开,为朝野名流才子津津乐道。
两家做家长的得人送了他们的文集,都怀着“此乃吾家千里驹”的冲动想跟朋友诉说一番。成果出门开文会时,没闻声多少有志之士对他那工农商并蓄兼容,化末富为本富的说法阐发解疑,倒听了满耳朵“桓大人这篇《记》中写了二十三个宋字”,“这篇《题国富论墨卷》中写到宋大人宵衣旰食,必是两人朝夕相对的实证”……
他说着竟还叹了口气,点头道:“小弟实在恋慕二哥,可得父皇信赖,将礼部重担拜托二哥,我却只能盯着这朝臣富户皆可筹划的经济园……”
集两姓之言,成一家之好。
也有几处邻近汉水,水路便利的敷裕县舍得花银子买好肥料,便留劝农官在府县之间来往驰驱,细细学着他们的种法。如此从播种盯到越冬、从越冬盯到返青、从施肥盯到用药,从松土盯到引水……
且不提他那发前人未有之思的产业论,亦不提文中丰富而翔实的实策,更不必点评两人文章如何气势如虹、雄浑有力……单就“国富”二字便已赛过满朝“本富”“末富”之争,先声夺人,令人无不想先睹为快。
但他入宫后,天子并未马上召他觐见,而是叫他在文华殿后稍待。他在殿里来回踱步,考虑着待会儿如何发起,等不久却见他三弟魏王从正殿出来,脚下生风,带着几个小内侍仓促而行。
吉祥倒算不上吉祥, 只是一麦三穗到五穗, 比不得客岁秋的十三穗冷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