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穿到古代当名士》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16|第 16 章[第2页/共3页]

他战颤栗栗地答道:“未曾受伤,小的们搏命也不敢叫四爷受伤。那些生员砸车时,刚巧碰上本地学政路过,救了我们,四爷怕毁伤我们府上名誉,也未曾报上身份,便息事宁人,带着小的们返来了……”

“饶他?饶了这孽障,天下士人、悠悠之口,谁来饶了桓家!”桓侍郎只恨本身当初叫了这不费事的孙子去武平:“世上如何有如许的蠢材!那宋时是个才子,将来成绩尚未可知,两家即便退亲,也不该结仇。他做出这事,是怕宋家恨桓家恨得不深吗?竟还叫那些墨客和福建提学御史抓住……”

他越说声音越细,头压得越低,身子禁不住有些颤抖。桓侍郎本来闲适的神采微变,手捻长须,压着肝火问道:“那孽障在那边?他不懂事,你们也不懂事么!如何没管住他?我叫他稳稳铛铛地把亲退了,他好好儿地去买甚么娈童,闹出如许丢人的事体来!”

甚么!

桓凌垂下眼眸,和顺地说:“孙儿不敢。我本日能在外头流连,不必在都察院做事,是因我已卸了御史之职,顿时要外放汀州府做府通判了。我求了座师吕首辅多日才得此职,调任文书见今已在吏部,此事是真正避无可避了。”

虽是对不住宋家,为了他这些不成器的儿孙,也为了周王与元娘伉俪好合,他却也只能死死压住这对父子,不叫他们机遇身居高位,反过来抨击桓家了。

桓凌从袖中拿出那封信轻抚,摆着一副恭敬面孔说:“通判倒是管刑名、粮草、督运的,上面哪个县里有督运税粮倒霉的,我这通判也要担上干系,正需路道台看顾。祖父若另有哪些弟后辈子在本地任职,无妨多写几封信,都交我带到福建,好请上官们格外关照我些个。”

桓家人丁不旺:他与老妻只生了两子,次子功名最高,去得却早;宗子只同进士,若无人汲引,出息只怕要终在布政使任上了。三代更是只要桓凌这一个出息的,考得二甲进士,点了都察院御史,剩下三个男孙中只大孙儿桓升中了举,今科却误中副榜,被发到国子监坐监。

门外有人应了声“是”,随即有极轻的脚步声由远而近走来,给这屋里添了几分人气。贰心中放松了些,头也不回地叮咛道:“去拿火漆腊封,我要寄封信去福建。”

桓侍郎气得一阵阵头晕,恨不得早二十年把他打死,免得他明天来就义本身平生心血。

“那是宋家念着师徒之情……也给我这礼部侍郎面子,不说出真相罢了。难不成他还觉得这事做的天衣无缝,本身咬死不认就能瞒过别人不成?”

桓凌受着祖父锋利的目光逼视,神采却一毫稳定,安静地说:“祖父恕罪,自从我晓得四弟去了福建,就一向叫人盯着此事。本日祖父审完桓春我就听着了动静,到城外施家瓦子找了他一趟,问得究底。实在他以是做下这事,并非像桓春所说那样,满是为了元娘,而是为他从小就妒忌三弟,妒忌他资质好,得长辈宠嬖。”

桓春赶紧又辩白了一句:“四爷没吐口说出我们家的身份,那些墨客也全不晓得,只觉得四爷是与宋三爷有私怨的旧仇敌。”

他抬眼直视着祖父,重重地说:“四弟读书不好也罢了,却不成有嫉贤妒能之心。若祖父放纵着他本日因妒害时官儿,明日他如何就不能害我?今后做出了祖父也没法回护他的事,我们桓家也要受他拖累,望祖父三思。”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