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第 144 章[第1页/共3页]
外戚可抑也可用,端看其心机行事罢了。
周王故意留下来多安抚她,但在她的大义规劝面前又有些有力,只得承诺下来:“你好生照顾本身和我们的孩子,我明日再来看你。”
既有杨侍郎在陕西领导,又何必必然要让桓凌做领导呢?父皇岂不知他弹劾了马家,致令他外祖父与母舅、表兄都流向云南,他现在见着这位舅兄……心中总不免想起外祖与母舅、表兄们被放逐出京之事。
“岂止你有私心,马严也有私心,并未曾经心为了你。”新泰帝将桌上一叠文书推到周王面前,淡淡道:“当初桓凌弹劾兵部,尚未触及真正的罪行,他便已不顾你与桓氏的婚事,寻人到福建汇集桓凌错处,又拉拢御史在大朝上弹刻桓氏祖孙,有些是你亲眼所见,有些是厥后三法司查抄马府,搜得文书才知……”
周王主理的选秀, 毕竟也选到了他身上。
不但是请立德妃为后,更多的倒是以容妃出身清流,才德可式天下,请容妃为后的。
新泰帝点点头,又叮咛爱子:“朕已命人在汉中安排了王府,你们先安设下来再缓缓而行。现在兵部右侍郎杨荣正巡抚陕西,到那边他自会驱逐我儿,你多听二卿之言,不成率性。”
但齐王年长,眼下要结婚,魏王却还年幼,从两位皇子的身份比较,德妃又胜了一筹。
新泰帝怕他受寒,忙叮咛首级寺人寻太医来看诊,肯定了他身材无恙才放心肠说:“你从小生在深宫,长在妇人之手,很多事自是看不到、想不到,也该出去见地世事了。桓凌毕竟是你王妃的兄长,必然一心为你的,有他在侧,朕也放心些。”
上表请立周王为储的折子销声匿迹,都察院中却很有几位御史上了圣上立后以稳定后宫的折子――
他仰首望向父皇,新泰帝微微点头,说道:“朕为你礼聘淑女,天然是为了奉侍你衣食行动,打理内宅,你安排便是。过几日你要出关,不必多带王府僚属,朕已挑好了伴你出行之人。”
周王原觉得父皇之前要挑人陪他出行,是要给他指妾室的意义,却不料指的不是女眷,而是王妃的兄长,也是一道奏本把他外祖父劾倒的铁面御史桓凌。
说罢这些,又向天子请旨:“桓氏有身孕,王府中事件庞大,恐怕有力打理,儿臣想留下李氏奉侍王妃,只带王氏出关。”
他对着元娘有一腔少年密意垂怜压过其他,但面对这位舅兄时实在有些难堪。但是除他以外,那两人都是面色如常,仿佛之前的弹劾都未曾产生过。
这是周王自幼受的教诲,不必圣上多加点拨,心中自明,低叹一声:“儿臣也有私心……”
天然是亲贤臣,远小人……远罪人。
这一趟谢恩过后,便有圣旨跟着传到府中,定下路程和亲王出行的仪仗。
马家之罪明显白白摆在那边,贪害的是他郑氏的江山和百姓,不管哪个御史、哪名朝臣得知,都有弹劾查处之责。桓凌虽是天家姻眷,唯其不将本身当作姻眷,只为国事而争,这份纯臣之心才可贵。
现在周王府内院多了两名妾室,清算行装、办理府中外务都有人搭一把手,清算得井井有条。外务现在有王府长使打理,未几久便备好车辇和一应出行之物。元宵长假才过,他便进宫告别,又主动命人请桓凌与他同乘一车,将两列车队并作一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