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穿到古代当名士》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139|第 139 章[第1页/共3页]

父皇既这么说,该是要他就藩了。但王妃怎能不随他同去?

这句话是范仲淹裁汰贪腐庸官时所说,以此来讲马家,岂不是指他们家垂白叟便是贪鄙无能、祸害一方之辈?

马尚书宗子被衙差拦在院外,悲忿地叫道:“桓大人,你果然心如铁石么!你纵不念两家有亲,不念我父提携桓垂白叟的旧情,你莫非听不到这满院哭声?”

王少卿忆起他刚开端查办兵部案时,被几名御史弹劾,他祖父一个阁老竟不知如何带着百口后辈离京的事,只觉此中水深,不敢多言。杨郎中脾气更软,上前劝道:“桓贤弟不如且放了那两位小公子,不然传到周王耳中……”

这孩子竟看不出他方才的意义,是指本身将他放在心上,故而他四周的人才敢倚他的势为所欲为么?

这个案子最后便是他一力牵出, 从待调拨的批示使查到兵部、再从兵部查到边关,又从边将直指兵尚……一封书劾倒兵部尚书, 被旁人弹劾却又能辩得清明净白毫发无损, 这两条拿出来,在都察院高低都算得上令人羡艳的成绩了。

他的神采比被抄的马家人还要冷峻,淡淡说了句“一家哭,何如一起哭”,便推开书房门,带着本院文吏出来搜检文书。

但马尚书虽已下狱,剥去一应官爵, 这里却还是贤妃娘娘的母家, 周王的娘家。府中之人还是天家姻眷,他们这些人查抄时反而束手束脚,步步谨慎。

上面的人感慨的是桓御史明断案情,揭穿兵部贪腐弊案,连马尚书如许权势赫赫之辈也能扳倒。几位学士看的,倒是已出宫开府的周王――马尚书与桓阁老多么暄赫的身份,竟为一桩原只是基层官吏收受贿赂、任用庸常将领的小案,一个去官出京、一个下狱待罪,若说只是官员排挤,到这时候谁也不会信了。

顺天府衙已先封住了尚书府前后门, 三人各带吏员,进到尚书府中封府、查人、搜证。

新泰帝看着他一片廓清的双目,将这孩子从地上拉起来,轻叹一声:“国库还不到缺你几万两银子的境地,马氏之事也还轮不到你担任务,此事核定后,朕天然有措置。你去劝劝你母妃吧,她独安闲宫中胡思乱想,轻易想左了心机。”

他一个闲散皇子,亦有力做甚么,只愿捐出开府时父皇赐下的五万银赔偿兵备。

哭声?

再者,本年为着戍边将官庸碌、武备不整、军屯抛废之事,已几次遭达虏掠袭边城之事。国库却又为他出宫开府、两位皇弟选秀、结婚之事支出了大笔银子。而这几年夏季又比往年更冰冷,只怕开春后达虏又要入关劫掠,若不能及时补足粮草兵备、操齐兵马,来岁边关之患只能比本年更甚……

他看着周王仍死死盯着他,满面严峻的模样,忍不住叹了一声。

天子挥退内侍,对周王说:“你本日进宫,是要来向朕求甚么?你可还记得,上回你要保你的王妃,将罪名揽在本身身上,得是甚么措置。若这回再代人请罪,朕便不但要发你出宫了。”

他外祖昔日虽有靖边患、平花马池、修补长城的功劳,但入主兵部后,敢插手朝廷将官选免,乃至把持科举弊案……多数都是仗着有他这做皇宗子的外孙,养大了马氏的胆量和胃口,他岂能当作不知,安稳待在宫外王府中?

宋时内心不由有点儿小高傲,强按捺着几近浮到嘴角的笑容回房干活,支起耳朵听同僚们群情马家这场案子,夸奖桓凌弹劾部堂的骨气、查清这场大案的手腕。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