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舆论[第3页/共3页]
“嘿!”车夫挑了挑眉,半咧着嘴笑,明显和此人干系非常靠近,面对调侃毫不客气的反击归去,“我和人家书生闲谈两句,关你啥事,你非要秃呼噜嘴冒然插话,我如果书院里的夫子,头一个就要拿戒尺经验你这个不懂礼节的老李头。”
四人均拱手相谢,“承您吉言,多谢!”
苏锦楼浅笑容,“呵呵!”你个棒棰!我都说了别胡说话,你还越说越得劲了。
长乐王周文宾是光帝的第三子,除了太子周文显,他是光帝膝下长大成人的儿子中年纪最长的,也是最受光帝宠嬖的一子。
“老杨!”远处一个四五十岁,满脸横肉的乌黑男人大声喊道,“又在劝人尽力呐!每次都要来这么一出,快比得上学院里的老夫子了吧……也不怕人家书生嫌弃你啰嗦。”
临平府是凉州境五大府城之一, 屋宇鳞次栉比,商店层层林立,来往行人摩肩擦踵,川流不息, 其间繁华别说是县镇, 即便是浅显的散州都不及它一半的昌隆。
在场的四人均如有所思,明显车夫这话让他们心生感到。
几人持路引很快就进了府城,一起上会商学问,交换相互的心得,不知不觉就拉进了几人的干系,加上他们都是从宜章县考上来的学子,比之其他县城的考生,四人之间更加熟悉一些,因而四人结伴在同一家堆栈里投宿。
陶真见四周人都在群情长乐王一事,随口问道,“苏兄,此事你如何看?”
邻近府试开考,临平府隶下各县城的考生络绎不断的赶了过来,使得这个本来繁华似锦的府城平增了很多文人气味,大街冷巷酒楼茶肆,到处都是议论此次府试的盛况。
“啪!”一国字脸,续有两撇小胡子的男人火气实足的将手中筷子置于桌上,“白鹤书院是临平府数一数二的书院,甄殷又是白鹤书院里最为卓尔不群的学子,此次府案首非甄殷莫属。”
自出了棠柳镇,一起行至宜章县再光临平府,先有山匪敢放肆的跑到官道上劫财,现在又闻长乐王有谋反之嫌最后自缢,各种事端都透着些许蹊跷,苏锦楼总感受大庆朝并不像大要如许安静安宁。
特别是几个名声明显的学子,所受追捧更加卓绝,上至文人骚人,下到贩夫走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更有那功德者开设了赌盘,将颇具盛名的考生名号刻于木牌之上,让别人拿银子押注。
长乐王府长史告发,光帝立马发下昭令让周文宾回京自辩,可还未比及使臣进入江州,长乐王自缢而亡的动静就传了出来,使臣到长乐王府看到的就是周文宾的尸体,以及哭成一团的妻妾孩子。
“唉?”同桌的宋明不觉得然道,“苏兄此言差矣,我们只是说说罢了又没做甚么违法之事,再说事无不成对人言,皇家之事就是天下之事,我们是大庆朝的子民,对此事群情两句又有何不成?”
长乐王,长乐无极,无忧无虑,单就封号而言,光帝对此子的期答应见一斑,再看他的分藩之地,江州,江州是大庆驰名的富庶之地,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的隽誉,那边地盘肥饶,雨水充分,气候暖和恼人,居于大庆国土内境,无边陲夷族骚扰之忧,光帝将江州赐赉长乐王做藩地,较着是为了让他纳福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