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三道圣旨[第1页/共3页]
第一道旨意,是嘉奖遵化大捷中的有功将士。
又过了两三天,京师终究来人了。但来的不是粮队,而是传旨的寺人。并且这圣旨也不止一道,而是一天以内来了三道。
可惜这货本就不是学习的质料,英语学那么多年了都不成,就更不要说俄语了。特别是俄语里另有大舌音,即需求舌头颤抖才气收回的音节。朱由检练了一天,都快把嘴累抽筋了,舌头也颤不起来,只得无法地放弃了。
而此时老天凑趣,竟又飘起雪花来。望着火线白雪皑皑的大山,王在晋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不由得在顿时吟诵起唐朝墨客韩愈的名句:
而朱由检归正说了也不算,便乐得做个闲人。除了每日胡吃闷睡,就是与戚美凤、包玉怜和叶卡捷琳娜等人旅游山海关四周的名胜,倒也清闲安闲。
孙承宗只得安慰满桂道:“满将军,宦海中浮浮沉沉,实属普通,不必过于介怀。只要再立军功,本督师仍保你做总兵。若再被采纳,老夫这督师也不做了!”
但这些将领另有小灶可开,从戎的可就真的没辙了。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减餐令一下,非论是本来驻守辽东的边军,还是远道而来的客军,无不叫苦连天,怨声载道。
孙承宗和王在晋被这些事搅得焦头烂额,多次充当灭火队长。对于违背军纪聚众打斗的军官和士卒,依例本当斩首示众。但二人衡量再三,感觉满是军中缺粮惹的祸,若从重惩办,又怕激起士卒更大的不满。是以只得稍事惩戒,将带头肇事的军官杖责一顿了事。
王在晋心中明白,这南京兵部尚书虽是二品大员,实则是个养老的差事。本身已经六十多岁,看来平生宦途是即将走到起点了。
是以在衡量利弊以后,魏忠贤终究授意内阁拟旨,将与孙承宗定见分歧的王在晋调走。
这道圣旨公然将首功算到了信王朱由检头上,又犒赏他内帑银十万两,黄金五千两,并赐御马十匹,金盔金甲一副。
满桂这才晓得,本身只是一介武夫,和朝廷的强权比起来,实在是纤细至极!他顿如霜打的茄子,心灰意冷,再也骂不起来了。辽东诸将见他不利,心中无不窃喜,暗道:“该死!谁让你这么放肆!”
满桂刚听完孙承宗的转述,当即跳起来破口痛骂道:“这他妈是谁拟的旨意?老子在阵前搏命厮杀,这两个没卵子的东西缩在前面享清福,到最后功绩反是他们的?特别是那涂忠,他明显是见死不救,如何成了‘批示若定’了?督师大人,您不是上奏折参劾涂忠了么?莫非内阁的人都瞎了眼?”
实在闲着也是闲着,朱由检倒真想和叶卡捷琳娜学两句俄语。他还是想着万一今后如果逃亡天涯,所谓艺多不压身,多会一门外语,就多一条门路,多一分保存的机遇。
而此次为了辽东战事,二人撕破了脸皮,多年的友情就此完整停止。
在这一顷刻,这位历经三朝天子、饱经宦海沉浮的老臣,不由得老泪纵横!
刚吟到此处,忽听身后马挂銮铃,一个略带稚嫩的声音远远地传来:“王大人,等一等!本王送一送你!”
只要信王朱由检,因为代表着天子,当然不能饿着。是以还是高标准接待,每顿饭十大几道,荤素齐备。朱由检的贴身随行职员,也都享用不减餐的报酬。而朱由检也被蒙在鼓中,这些日反而吃得见胖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