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野外宿营[第1页/共3页]
见朱由检点头,戚美凤高呼一声道:“将士们!唱《凯歌》!”
石彪被怒斥得满面通红,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痛苦隧道:“千户大人,卑职错了,甘受军纪!”
朱由检见石彪的两鬓和髯毛都已经斑白,不由心生怜悯,对戚美凤安慰道:“美凤,石百户这么大的年纪,还要为国出征,已是非常可贵。我们这不是刚分开京师么,能有甚么大事。你训戒了他一顿,他已经知错了,我看就不要再惩罚了。”
走了没几里地,戚美凤对朱由检道:“殿下,已经入夜,现在可否宿营?”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黎;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戚美凤见已结下营盘,即请朱由检下车,走进中军大帐安息。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冲犯军法兮,身不自在。
包玉怜赶紧缩手,心中却非常委曲,眼中竟出现泪花来。
戚美凤实在也心中不忍,但她初度领军,又身负重担,不得不对石彪疾言厉色以立威。
五百人一齐放声歌颂,这歌声慷慨激越,虽无任何乐器伴奏,却在郊野中传出很远,歌声虽息,余音却久久不断。就连那浓厚的夜幕,也竟似被这歌声所震慑,冲淡了很多。
石彪为人忠诚,打起仗来身先士卒,技艺也非常高深,在戚家军中很驰名誉。但他也有一个弊端,就是酷好喝酒,一天不喝酒,就浑身难受。
未几时,几十口大锅中,披收回阵阵的饭香。朱由检明天就没端庄用饭,明天又水米未进,早已饿得前心贴后心,不错眸子地盯着一口大锅,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
跟着最后一批兵士的出城,身后的德胜门缓缓封闭,吊桥吱呀呀地悬起。车仗越行越远,巍峨的京师逐步隐没在浓厚的夜色中。
支好锅灶以后,每个军帐都有一名小头子,专门到军粮官处支付这顿饭的口粮,以及烧饭用的水。
那军粮官独设一帐,帐内堆满军需物质。帐外防备森严,且十步以内严禁举火,以防引燃帐篷。
兵士们得了将令,当即持续埋锅造饭。朱由检当真地看着,见他们先用刀剑在地上挖出一个一尺多深的灶坑,将汇集来的枯树枝等物填出来。再用三块石头将一口大铁锅支起,铁锅的锅底将灶坑完整挡住,只在侧面留一个小口。这就是所谓的“埋锅”,如此则不怕风雨将灶火燃烧了。
十几名流兵正各自繁忙着,见朱由检和本身的主将过来,一齐跪倒,行动整齐齐截,身上的铁甲叶子同时撞击,铿锵有声。
未几时,朱由检连吃三碗米粥,脑门上排泄一层精密的汗珠,身上的寒意被遣散很多。身边的包玉怜见他冒汗,唯恐他吹风受凉,忙从怀中取出一方手帕,细心地为他揩去汗珠。
戚美凤见氛围难堪,忙打圆场道:“殿下,兵士们也吃得差未几了,我戚家军有几支军歌,聊可扫兴,殿下想不想听?”
戚美凤面如寒霜,从牙缝中挤出一句:“很好,你还晓得军纪!来人!将石彪拖出去,重责二十军棍!”
戚美凤见朱由检童心未已,也不觉莞尔,当即欣然从命,引着朱由检来到一处浅显的军帐前。
戚美凤眉头一皱,心想这信王如何说话如此平俗直白,倒似个贩子百姓。不过他肯与浅显士卒同甘共苦,这一点却又非常可贵,不由得略微增加了一些对他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