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崇祯的人生模拟器》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64章 子承父业[第1页/共2页]

我的天呐!

现在粮食亩产只要两到四石,可这番薯鄙人地都能有三石,上地竟有二十石?

看得出来,他感觉这是救民之举,属于大义,值得用平生去斗争。

崇祯被这一幕弄错愕了,他惊诧看着二人道:“你们这是为何?”

大明近况堪忧,内忧内乱随时都会要命,但在看不到的处所,还是有很多人在冷静地为大明奉献。

“陛下,草民情愿!”

陈经纶立即回应道:“陛下,草民感觉番薯能成为水稻、小麦后的第三大主粮,若能研讨减产,并大面积推行,百姓再无饥荒。”

“对,就是马铃薯!”

随后,崇祯从角落的一个盒子中取出一物,递给了陈经纶道:“你可识得此物?”

“好,朕等的就是这句话!”

陈经纶父子谢恩起家,就听崇祯娓娓道:“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科举并非读书人独一的前程。在朕看来,士农工商并无贵贱之分,此中少了哪一行都不可······”

此物推行,大明国运绝对悠长。

“比如,谁都说农夫是泥腿子,可没有泥腿子,谁有粮食吃?都说贩子是投机取巧之辈,浑身铜臭味,可谁又能分开他们发卖的商品?那些达官朱紫常去的酒楼、青楼,哪个不是贩子开的?工匠不竭制造东西,农夫需求耕具,军队需求刀枪剑戟,出海需求船只,就连用饭都需求锅碗瓢盆······以是说,行业无贵贱······秦汉期间的大司农,位列九卿,这就为表白,农官的首要性······”

陈经纶说这段话时,满脸都是高傲。

崇祯非常高兴,他要的就是陈经纶的决计。

自知失礼,陈经纶父子忙跪下。

听到这话,崇祯动容了。

这玩意崇祯是在长夜之界的摹拟天下中见过,也吃过,但在前一阵子的晚膳中,他发明一道菜是马铃薯做的。

“你故意了!”

“产量只是菜农的预算,也没大面积莳植过此物,以是需求你父子去摸索。从今今后,你父子二人的任务就是卖力番薯、马铃薯的研讨和推行。明日以后,朕会抽暇派人带你去找皇室菜农取经,当逼真磋学习,把心得都记下来,以便今后用。”

他们不求流芳万世,不求升官发财,求的只是大明万年,大明百姓衣食无忧,安然安康。

陈经纶向前走了一步,接过那枚圆滚滚的东西,仅看了一眼就道:“陛下,这是马铃薯,也叫土豆,父亲曾试种过,但结果不好。马铃薯好处是适应性很强,除了盐碱地以外,其他甚么地都能发展,但必须有水浇前提。”

中间的王承恩心中尽是震惊,用手捂住嘴巴,眼睛瞪得圆溜溜。

“这几年草民也没闲着,一向在研讨番薯的莳植,还写出了《种薯传授法例》,犬子也精通番薯的莳植,如果能在大明全面推行,草民就能圆了父亲归天前的欲望。等草民百年后,地府之下也能向父亲交代了······”

陈经纶兴冲冲道:“陛下,番薯不挑土质,不挑地形,不喜水,下地三到五石,中地六到十石,上地十到十五石······父亲在时,有一次亩产竟达到了二十石,可惜厥后多次莳植,再也没有这个记录,不过颠末草民不懈研讨,现在好多地的亩产靠近二十石······”

陈经纶擦拭脸上泪珠,和缓情感后道,“陛下有所不知,草民父亲归天前,念念不忘番薯的推行,拉着草民手叮嘱,今后必然要大力研讨番薯,进步产量。父亲说我们的莳植体例还是有瑕疵,若研讨通透,番薯还能减产。”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