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夜雨萌芽(二)[第1页/共2页]
“中国之士,专尚制艺,上以此求,下以此应。将其平生有限之精力,尽耗于八股、五言以内,外此则不遑浏览,及夫登第入官,上自国计民生,下至情面民风,非所素习,措置无从,皆因仕学两途,乃至言行不逮。”高心夔持续说道,“故微臣觉得,纯真靠八股取士弊端有三。”
宋朝自王安石秉政,以“经义”试士,学子任治一经,测验时阐扬“经义”为笔墨,这分歧于唐朝专重影象注疏原文,测验概括来誊写答案的“帖经”,而是阐扬对经辞意义的了解来写文,因此名为“经义”。
元朝测验,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出题范围,限定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书中。这就是最早的八股文雏形了。
“天然,科举不成废,”太后点点头,“不过这八股之事,本宫觉得过于拘泥,当年你也是深受其害,故八股如何,本宫想听听你的定见。”
“桐城方苞说:制艺(即八股文)之兴七百余年,以是久而不废者,盖以诸经之精蕴,汇涵于四子之书,俾学童而习之,日以义理浸灌其心,庶几学问能够渐开而心术归于正也。这话原是没错,毕竟国朝以儒道管理天下,可行到本日,八股之事仿佛已经走入偏门,四书不过就是那几本,题目早就出的熟稔了。”
“请讲。”
“其三,凡是科举者,未将先贤品德文章自练其身,而仅仅用作进宦途之拍门砖,凡是落第者,不再研讨学问,实在是本末倒置之举。”
乾隆二十四年出世,经历了乾隆中、晚期、嘉庆、道光两朝的学者钱泳,多才多艺,平生作幕,未考中过,仿佛连个秀才也不是,在其名著《履园丛话》中,就有很多条骂八股文。如说:“或谓文中之偶然艺,有似画中之猪,余骇然问故。曰:牛羊犬马,各驰名家,亦曾见以刚鬣为点染者乎?当代所谓笔墨,无不成书樊篱,亦见有曾录荆川、鹿门、归、胡、陶、董之制义者乎?”
“其一,沉于故纸堆当中,不求事上求理,而只知文中求理,橘生淮南则为枳,中国之大,江南江北,塞外西陲,民风各分歧,更有不识孔孟之字者,如何能用八股之道治之?”
“恩,这话极是,南人土话说:到甚么山头唱甚么歌,。因地制宜,因时而变。说的就是你这个意义。”
“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盖始于明宪宗成化年间,如《乐天下者保天下》文,起讲先提三句,即讲‘乐天’四股,中间过接四句,复讲‘保天下’四股,复收四句,再作大结。如《非难于君谓之恭》文,起讲先提三句,即讲‘非难于君’四股,中间过接二句,复讲‘谓之恭’四股,复收二句,再作大结。每四股当中,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若题本两对,文亦两大对,是为两扇立格,则每扇当中,各有四般,其次第之法,亦复如之。故交相传谓之八股。长题则不拘此,亦有联属二句四句为对,排比十数对成篇,而不止于八股者。”
“太后所言甚是,”高心夔没成想太后竟然熟知西南民谚,赶紧恭维了一声,“这第二,先贤之言,成为当世之法,进士者拘泥于故纸堆当中,三代先贤之言,判当代之事,实乃大谬,三代之前,能够洋人火枪铁船?可有敌从海上来?可有鸦片之事?‘典’能够用于说理,不成用作圭臬。不拘泥于古,不害怕于今,这才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