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学[第2页/共4页]
听到父亲这么说,周晓斌也就未几话了,他现在才想起本身本年才十六岁,这还是虚岁。也难怪,趁着此次高考他倒是直接把高中给跳畴昔了,从初中一步跨入了统统人梦寐以求的大学。
周祖德插手八路军之前在北平念过中学,这在阿谁期间已经算是一个有学问的文明人了,再加上他又是个老八路政治上又红又专,顺利改行到邮电部事情。周祖德有四个后代,大儿子就是周晓斌的父亲周国平,二女儿周国英在崇文区的一家印刷厂事情,三女儿周国敏前些年嫁人后随丈夫去了天津事情,小儿子周国康还在从戎,不过本年也要退伍复员了。
1978年2月21号,北京,凌晨。
“爸,妈,我去黉舍了!”周晓斌朝还坐在那边吃早餐的父母喊了一声,就筹办迈开步子往屋外走,现在的他满怀冲动,北大,我来了!
“他们哪,内心都憋着一股气啊!很多人如果抓不住这个机遇估计真的一辈子要呆在那些个山沟沟里了,考上大学无疑是鲤鱼跃龙门,人生就变了哪!”张慧娟倒是很有感慨。
这个小四合院是周家的祖产,传闻是周祖德的爷爷当年买下的,周家本来是南边人,周祖德的爷爷厥后在都城落下脚来,在前门大街上开了一家绸缎铺,买卖非常不错。周祖德的爷爷赚了些钱以后特地买了两个四合院,一大一小,筹办留给两个儿子。厥后爷爷抱病而亡,周祖德的父亲因为不是正妻所出分到的是这个小四合院,周祖德的叔叔也就是他父亲的弟弟因为是正妻所出天然分到了别的一个更大的二进的四合院。以后,七七事情发作,周家的两脉人在避祸熬程中失散了,周祖德跟从父母一起投奔母亲在西安的一个娘舅,直到抗战胜利后才搬回北京,而周祖德的叔叔一家再也没回过北京,本来的阿谁二进四合院也被当局收回重新分派了。
此次高考分理科和理科,除了数学、语文、政治这三门是统统考生必考的以外,理科生再考一门地史,理科生再考一门理化,每门课满分100分,总分是400分。
周晓斌现在就行驶在前三门大街的西段宣武门西大街上,和他一起驰驱在大街上的另有其他很多忙着骑车上班的人群,以及偶尔驶过的几辆苏式大面包,也就是这个期间的公交车。都是红红色的,这还是当年中苏蜜月期时引进的,现在有很多已经陈旧不堪了,再加上本来数量就希少,以是现在挤公交绝对比后代还要痛苦,周晓斌之前尝试过一次就再也不想试了。
明天是元宵节,过了明天年味才算真正淡去。明天还是别的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十年动乱以后的第一批应届大门生将正式踏入校门,开端他们一段意义不凡的人生旅途。1977年邓小平同道重新复出以后,主动要求分担科技教诲事情,点头决定当即规复高考。
“聪明是必定的,也不看看是谁的儿子!不过这也不是甚么新奇事,我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上海另有一个十五岁的考生被复旦大学登科的呢,比我们斌斌还小一岁。主如果此次高测验卷的难度本来就不高,只要初中程度。你想想啊,十年动乱,在黉舍的门生除了一天到晚搞造反,底子就没学出来甚么有效的东西,那些知青就更别提了,特别是老三届,放下讲义都快十年了,叫他们复习几个月就上阵测验实在太难为他们了!”周国平顿了顿持续说道,“我们斌斌就不一样了,固然在黉舍能够没学到多少东西,但在家里好歹还是看了很多书的,比其他考生强多了。不过他此次能考这么好倒的确出乎我的料想,我觉得能考上大学就不错了,没想到竟然被北大登科了。传闻此次遍及考得最好的还是老三届的知青,都放下讲义十年了,没想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