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同归[第1页/共2页]
李英歌重伤将死的这七天,谢氏无所不消其极。
婆子心领神会,也怕老姐妹出事,忙慎重应下。
“记着了。”李英歌点头,“今后我再不会让您担惊受怕。”
常福已经替李英歌换下汗湿的小衣,正端着药要喂她。
李英歌没有轰动外室的丫环,掀起帐子,低声摸索,“英哥儿?”
她和谢氏,能够算神交已久。
因为她和祖母代表着本族的宗房内二房,刘氏惹不起。
谢氏沉吟半晌,叮咛懂医术的婆子,“你下去看着谢妈妈,交代她动静小些,别再惊到英哥儿。”
谢氏感激祖母,直到祖母归天赋断了手札来往,但四时八节的节礼还是年年送。
宿世她出身淇河李氏,而都城李府附属于澧县李氏一族。
现在李英歌醒了,谢氏再听谢妈妈堪比嚎丧的哭声,顿觉倒霉。
当年给李英歌批命时,羽士曾说她命格有异、福缘太轻。
族妹每年生辰,她也会奉上贺礼。
常福和常缘大奇,谢氏啧啧出声,“小哭包本事了啊。这是睡含混了吧,连药是苦是甜都分不清了。”
“常青呢?”李英歌问,她知伸谢氏骂起人来花腔百出,但从不在女儿面前提及诸如叫魂、痴傻相干的字眼,以是她也不诘问谢妈妈的哭嚎。
李英歌假寐深思。
谢氏即担忧李英歌,也担忧谢妈妈。
常青将“她”摔下假山的画面光鲜如新。
李英歌接过药碗一饮而尽,不消人哄不消蜜饯,豪放地亮出喝干的碗底。
谢氏就命常福和常缘日夜值守,也允了谢妈妈所请,为李英歌斋戒,日夜叫魂。
李英歌猛地展开眼,看到帐外有一团白雾似的人影。
谢氏这下再掩不住诧异,挑眉看着一脸正色的女儿,眼中有欣喜,更多的是核阅。
子时已过,恰是族妹身背面夜。
小儿痴傻,被以为是灵魂不全。
相较于本族的内五房外十七房,澧县李氏只要一房,都城李府这一支最高贵,是独一的官身。
澧县李氏申明渐起后,才重新和淇河李氏有了来往。
她本来不信鬼神,但宿世她身后做了五年幽灵,此生又重生,直觉奉告她,帐外是族妹的灵魂。
谢妈妈却意犹未尽,让常缘传话,“妈妈说,偏方不能尽信,但也不好半途而废。英哥儿能醒,谁也说不准是药到病除,还是叫魂有效。等过了子时,才满七天七夜,请夫人答应,让她叫满时候。”
当家老爷李子昌入阁时,正逢嫡母刘氏七十大寿,两喜并一,在澧县大摆宴席。
谢氏在外间交代完,领着常缘进阁房。
**
谢妈妈比谢氏还大两岁,已经四十岁了。
李英歌一听就晓得,谢氏没有思疑常青。
等她身故的动静传到澧县李氏,得知内二房家破人亡、宗房职位被夺时,也不知谢氏做何感触。
李英歌筹算渐突变得“不傻”,见好就收,学着影象里的模样,小手搭上谢氏的肩头,在谢氏的脸颊上悄悄一吻。
她应得慎重,所说即所愿,至心不肯谢氏再因女儿担忧。
一朝重生,真可谓殊途同归。
李英歌感觉谢氏即固执又虞智,心中更添好感,闻言假作害臊地笑。
李英歌有本身的疑虑,肯定了谢氏的态度后,就顺着话茬说,“您别怪常青。是我觉得站得高看得远,能瞧见阿姐穿嫁衣的模样,才摔伤的。等我搬回东跨院,您就放了常青吧。”
她和族妹同名,谢氏虽没决计交友她这个小辈,但年节里总有伶仃一份礼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