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传旨[第1页/共3页]
早餐过后,到了辰初二刻(凌晨七点半),就是汉徒弟来讲课,学习内容就是《四书》、《五经》与《资治通鉴》等。这些内容,曹颙在江宁时已经学了七八年,已经很熟谙。因伴读徒弟都是翰林院的翰林,讲起书来另有一番味道,课程倒也不显得古板。只是讲课时候太久了,到了午正(中午十二点)才结束。
十五阿哥与弘皙都是到十五岁的,熬到午初(中午十一点)就走了,引得十六阿哥一阵恋慕。
马俊伯父在部里当差还没返来,伯母传闻是侄儿的至好老友来了,叫人出来传话,宴客人留下用晚餐。曹颙与马俊两个要说话,也就不推让。固然在宫里中午吃了些,但是那些饭菜只是看着面子,实在分歧胃口。不过,从这个细节,也能够看出满汉端方的分歧。满人的妇女是不避外客的,汉人之家礼教守得更严些。
*
与十六阿哥相随到阿哥所,过后曹颙本身遵循凌晨来的线路,从东华门出宫。
皇宫,上书房。
比及曹颙回府,看到那内侍,脸上却多了几分笑意,竟是熟人,忙抱着拳道:“魏公公,7、八日没见您了,瞧着气色倒好!”
曹颙出了东华门,就忍不住伸了下腰,除了早餐与晚餐的半个时候外,整整上了四个时候、八个小时的课,这功课实在不轻松。江宁时族学里的功课,与上书房比拟,底子不是一个分量。
用过晚餐,曹颙与马俊又说了几句闲话,看看时候申初二刻(下午…半),想着马俊远行事件繁多,就告别回府。
午餐后,又换了徒弟,来传授大师书法与诗赋。此次课程是半个时候,未初二刻(下午一点半),曹颙结束了上书房课程。
*
清朝宦海有句俗话:“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歹,附郭省会;恶贯充斥,附郭都城。”此中“知县附郭”,指知县与知府同城;“附郭省会”就是知县、知府与巡抚同在一城:“附郭都城”就是京县。
魏珠起家笑道:“曹侍卫现在儿在上书房,今后自当常见的,还是让咱家先结了差事,我们再闲话!”
曹颙心中悄悄好笑,这些个小屁孩,一个个年纪不大,都学得如此油滑。不过,如许也好,没人存眷,消停地陪着十六阿哥混上一段时候就是。
此时,不远处清楚地传来鼓乐声,康熙天子在乾清门早朝听政。
马俊定了十月初二离京,去湖南长沙县任县令。
刚出马府没多久,劈面就有人骑马过来,倒是眼熟的,是赵安,李氏从江宁带来的下人,惠心的丈夫。
大厅上,接旨的香案曹忠早筹办好的。
总的来讲,上书房里的硝烟味儿还是很浓的,只是都集合在弘皙与弘晟之间。弘皙有个十三岁的弟弟弘晋在上书房,弘晟那边固然有两个弟弟,但是一个七岁,一个六岁,实在太小了些。二对三,加上几人的伴读,课余时候就是一场大戏。
城西,曹府,客堂。
两人到了客堂,马俊明日要夙起赶路,行囊物品都筹办安妥。
康熙的旨意?曹颙有些不测,冲赵安点了点头:“晓得了,回府吧!”
曹颙本来另有几分担忧,怕本身刚到这里,有人要跳出来给个上马威。到了后才发明竟似高看了本身,那些个伴读里都是八旗世家后辈,乃至另有宗室,本身这个外官之子底子就称不上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