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办法[第3页/共3页]
宁家换了家具,又重新粉刷了屋子,添置了很多用品,也无怪喜姐又对很多东西都非常地猎奇,最后喜好不已地问大姑,“娘,我们也像娘舅家一样打脸盆架,再买个新铜盆,配上香肥皂;再打个打扮台,支上一面大镜子,放着打扮盒,将金饰、脂粉都放在内里,还要添个刨花缸……”
大年初二,宁贤和宁清都因为孩子不能返来,只要两位姐夫过来拜年,倒是大姑和大姑夫一同来了,又将喜姐儿也带过来。宁梁和于氏非常欢乐,将家里好吃的东西一样样都拿了出来,又做了丰厚的饭菜。
大姑的家道先前固然比自家强,但实在就是平常的农户,喜姐儿也不是甚么大师闺秀,有甚么不能抛头露面的?又不是出门做好事,靠着本身的辛苦挣钱有甚么不美意义的!
娘从速戳穿他,“那锅饺子煮漏了一半!”
蘸着蒜泥,每人又吃了几个,然后再喝上一碗饺子汤,所谓“原汤化原食”,吃过饺子必然要喝饺子汤。大师肚子里饱饱的,身上暖暖的,便都去睡了。
“梨子是太沉了,”宁婉就又想,“大姑的麻花炸得那么好,不如你和大姑炸了麻花到虎台县里卖。那边有很多军士,很多人都没有立室,手里又有军饷,很多人吃腻了虎帐的饭都出来买吃的,别的虎台县里也有很多人家日子过得余裕,给孩子买零嘴甚么的也不在话下。”
实在不管剩面还是剩馅喻意都是好的,乃至有的人家就是能恰好将面馅都包了也特别留下一样,归正明天月朔还是要包饺子的,当时再将剩下的东西加出来就行了。
爹和娘满脸的笑意,各拿出一个红纸包给宁婉,“拿着吧,这是压岁钱。”
姑夫和两姐夫住了一夜便都回家了,大姑却带着喜姐儿留了下来,“平常来的时候老是急仓促的,现在家里无事,你们这边又不差粮食,我就多住几天大师在一处亲香亲香。”畴昔大姑每次回娘家公然不敢多住,弟弟家里固然不至于吃不上饭,但也不是不足粮的,多一张嘴都是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