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声誉[第2页/共3页]
宁梁原是最轻易满足的人,也笑道:“我们平常小民,做些小买卖谋个衣食温饱,俗话说‘老婆孩子热炕头’,我就满足了。”
宁婉就笑,“我们辽东的菜固然比不了甚么鲁菜、淮菜驰名誉,但吃起来味道却也不错的。”送了他们出门时就问:“不知你们二位如何找到了德聚丰?”
姓高的瘦子诧异地看了一眼宁婉,“先前就感觉你一个小女人非常无能,现在遇了事才晓得竟还想得如此深!”
古太太是孙固的亲姑姑,又是孙固到宁家做伴计时的保人,现在见孙固结婚非常欢畅,非常感激宁家,一大早就过来帮手。
古太太也不推让,本身倒了酒敬于氏,“固儿成了亲,我也算对得起我的哥哥了,还是要谢你们啊!”
到了商定的日子,高、齐两位客商带了几辆马车来了,验齐货色,交割银两,用的倒是银票。
来自都城的这一单买卖,德聚丰一次就收了二百多两银子。所谓的机遇偶合,实在恰是先前卖绿豆时积下的名誉带来的。不然家里在马驿镇上固然有铺子,亦能供出这很多货来,但是外来的大客商那里能到这小小的镇子上找到他们呢?
侄子结婚的日子,古太太感慨很多,一时忍不住将家里的事露了出来,“现在固儿在德聚丰过得好,就是进了油坊也不能的,以是传闻固儿结婚时他也讪讪的,不好不来,又没脸来,只得推说有事出了门!”
宁产业初收孙固时也未曾多想,厥后天然也听了镇上人背后里群情古家的事儿,只是眼下那里能承认?天然找些借口劝古太太,又道:“孙固非常肯干,我们还要谢古太太给我们送来一个好伴计呢。”
“也是纲缘偶合,我们在虎台县里时,听人说马驿镇上有一家德聚丰就是做山货买卖的,非常刻薄,是以就想着过来看看,却不想你们家的货恰是我们要进的。”
宁婉就笑,“我那里想那么多?只是我们家的铺子里的山货,便没有贼人来偷――他们如果偷了,又沉又不值钱,且是居家过日子的东西,谁用得很多?至于街面上卖贵重物件的铺子,日夜巡查,只恐失了一件。以是我想你们长途贩运,事理是一样的。”
高齐两人天然晓得这猴头菇的价儿,非常感激,又感慨道:“都城人非常推许辽东的猴头菇,另有此地的貂皮、人参等等都是上好的,利又非常地厚。只可惜我们的本钱小,做不了那样的大买卖。”
宁婉便接过银票看了看,见是老票号日升昌的票子,纸张、大小、数字都不错,暗纹和裁成一半的印鉴都对得上,便点了点头,“过两日我们送货时再带着去钱庄换成银两吧。”本来家里常常要付送货人的钱,还真要将银票找开才行。送货的时候让爹带着伴计们,再坐着骡车,银子便好拿返来了。
两位客商定好了货就定下当晚回虎台县清算行装,三今后带着车队到马驿镇装货然后直接回都城,便不肯多坐,看看天气放下筷子要告别。
高齐两位也笑应,“恰是如此,我们也听人念过一首诗,‘别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回看担柴汉,心中较些子。’倒与你们父女所说的一样了。”又约了春季来收山核桃、榛子、松子、红果、干菜等,方才带着马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