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远千里孤小姐投亲[第4页/共5页]
“再等等。”她安静的说。
就在那货郎正兀自入迷猜想她生得何种面貌时,就见那女郎又回身从车里谨慎翼翼的扶出了一人――头戴纱帽,身披雪青缎子披风,模糊可见上面绣着斑纹。虽重新到脚裹得严严实实,一丝肌肤不露,但单看其袅袅身形便知是个女子无疑了,当即有人惊觉:“这位才是正主儿!”
梁氏轻咳了一声,娓娓道来:“这内里有个原因。她本是我娘家五房的长女,父亲是个五品官,也很有些家底。只可惜没福分,她父亲前年因病没了,抛下孤儿寡母也怪不幸的。我那五嫂子过年时叫人稍信来提了一句,说侄女本就身子孱羸,这下更是悲伤,身上一向没有大好。我五嫂子就这么一个闺女,如珠似宝的疼着,如果再出个三长两短可如何得了?我踌躇再三,想着不若接她来京里散散,免得一味的在家闷着,伤了身子。我那五嫂子也是个没主张的,本身尚且悲伤顾不过来,恐也没心力顾及我那不幸的侄女。虽说路途远了些,但也是没体例的事。我是她姑母,哪能不照顾着些。”
墨色地砖上的兽口铜熏炉内卷烟袅袅,盘绕着缓缓上升。顺着烟气升腾的方向,刚好能瞥见靠墙的紫檀条案上摆着的鎏金壳子的西洋钟,上面的金坠子正一刻不断的“咯哒”、“咯哒”响着。
妙懿微微欠身,含笑道:“此次前来叨扰姑母,实在过意不去。只因我想着姑母事多,伯爵府又是大师大业的,姑母主持中馈想必非常辛苦。姑母能容我在府里落脚,侄女已经万分感激了,实在不想再给姑母添费事。”
货郎不由瞪大了眼睛,想要再看得清楚些,不知不觉起家往前走了数步。也是赶巧了,那女子微转过脸去,仿佛叮嘱了车夫一句甚么,刚好一阵冷风吹过,将那女子遮面的轻纱掀起了一角,暴露半个莲瓣般的下巴,阳光下白得晃眼。此时早有七八个婆子媳妇一齐涌了过来,拉着青色围布,将那主仆二人挡得风雨不透,团团拥簇着进了角门。
梁氏目不斜视,脚下不断,独自回了本身的院子。她所住的院子位于后宅的东南边,再往里走就是正院,也就是老伯爵夫人张太君住的处所。丫环们见仆人返来了,忙忙的都迎了出去,燕翅般分立于门口两侧。梁氏被世人众星捧月般簇拥着进了院子,刚一迈走进正房厅中,就见右手边第三张椅子上站起来一名粉衣少女,身后立着一个穿樱桃红比甲的丫环。见她走过来,那少女赶紧朝她蹲身施礼,口中道:“侄女见过姑母。
说着便叮咛丫环们道:“为侄蜜斯拂尘的酒菜备妥了吗?还不从速去催一催?你们多去几小我候着,饭好了就尽快抬过来。”
顾夫人诧异道:“侄女?多大年龄了?几时来的?平郡至都城路程悠远,恐怕路上艰巨吧?”
只见从角门里走出来一个衣帽全面的小厮,抻着脖子看了一眼马车,忙迎了上去,也不知和车上的人说了甚么,就见车夫最早下了车,弯身将一只小木凳端端方正的摆在了车旁,紧接着,从马车里跳下来一个穿樱桃红比甲,水蓝色缎裙,梳双丫髻的女郎。看她的背影只觉腰身纤细,身姿娟秀,世人不由一呆。
探亲探友不过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前人的“增广贤文”有云: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话说这都城夙来是人间第一等的风骚繁华之地,世家贵族各处皆是,若论起亲朋老友,姻亲家属来,谁家少说也有百十来户,那日日上门存候乞助的,更是从早到晚穿越如流水普通,不知凡几。就连千里迢迢上门投奔的,一个月恐怕也要几十桩。这此中扯出来千头万绪,恩恩仇怨,几家欢乐几家愁,可谓说之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