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章 王谢风流[第1页/共4页]
如许一想,她有些摸不准杨桓氏此次北上的企图了,恐怕不是谒亲寻访这么简朴。
杨桓氏笑道:“我在南地便听闻谢氏有三姝,灼灼风华,丰度贵重,这冰绡绢奇怪,给了我家那些上不得台面的小姑实在暴殄天物。这是宜阳殿下赏的,我也是借花献佛。”
魏晋以后,佛、玄、道、儒并行,各有抨击、也各有融会,南朝士族中有相称一部分人不耻儒学的伦理品德,主张独立独行、感情外露,以是女子也不像前些年那般完整恪守礼教。只是,和北朝士女比拟,南地女人职位仍然不算高,特别是像她们如许出身寒微的庶女。
秋姜搁下笔墨,昂首望向青鸾。青鸾笑着为她解惑:“杨二郎杨尹、杨五郎杨约,皆是当世才子,女郎可前去一见。”
会稽王谢两风骚,王子沉湎谢女愁。
同为门阀世家,也分三六九等。以王谢为首的侨姓源远流长,最为贵重,其次便是宿居江南的吴姓士族和他们弘农杨氏、京兆韦氏、河东裴氏等关中郡姓和山东郡姓。不过这些年以太原王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为首的七姓十家逐步崛起,山东郡姓又有稳压关中郡姓的趋势。
即使如此,杨桓氏还是不忿。求娶不到谢氏阿大,她只能退而求其次,和谢崔氏软磨硬泡了好久。谢崔氏拗不过她,只好让人去请谢秋姜和谢云姜。
谢崔氏的笑容滴水不漏:“阿大年方二八,岂有单身之理?将许的是琅琊王氏的七郎君。”
019王谢风骚
“杨太夫人远来,携孙二郎、五郎至。”秋姜作画之际,一个婢女在外禀告。
谢崔氏微微惊奇。
杨尹笑道:“三娘高才,现在才得见,真是相逢恨晚。”
门外的婢子又小声催促,秋姜换了身藕色撒花百褶裙便出了门。路经梅园,才拐了个弯便听到火线水榭旁有一女子柔声笑道:“阿娆都传闻了,这谢氏三娘的母亲出自鲜卑蛮族,想必粗鄙不堪,难登风雅之堂。”
杨娆见状,又气又悲伤,眼泪如断线的珍珠般不竭往下掉,内心把谢秋姜谩骂了无数遍。
“可我听闻北地主张胡汉一家,这些年联婚的不在少数呢,且北朝士女职位颇高,律法明定,皆可自在嫁娶,乃至入仕参军。”
说罢微微一甩广袖,单手绕起一角曳地的碧霞云纹羽纱挽臂。
从那今后,王氏和谢氏都是门阀士胄的代表,侨姓之首,分支偏房遍及南北两地,昌隆之态,世人叹服。南朝更曾有律法明言规定,凡是王谢后辈,入仕直登七品,不日便可扶摇直上。
杨瑶叹了口气,正要分开,回身却看到不远处缓缓走来一个俊美女郎。她服饰富丽,臂纱微挽,肤色白净而纤美如玉,更可贵的是华而不媚,乌黑的眸子如同一面澄亮清澈的明镜,倒映出青山流水;一起走来,腰间禁步摆动的声音节拍稳定,法度竟然一丝稳定,一看便是出身高门、教养杰出的贵女。
也难怪二兄如许各式奉迎,不远千里来中原求娶谢氏贵女,此事若成,那但是灿烂门楣的大事。可恰好阿娆不清楚本身的身份,竟然敢挑衅谢氏嫡出的贵女,真是不知死活。
杨娆气得满面通红,却又无话可辩,最后竟然嘤嘤抽泣起来。
杨娆面色涨红,气得就要上前。杨瑶在后拉住她,不住告罪:“稚妹无知,冲撞女郎,望女郎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