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外耳炎[第1页/共1页]
【主治】各型外耳炎。
部分药浴疗法
【用法】将药加适当净水煎煮,用文火煎20分钟,然后过滤去渣取液,用消毒棉签蘸取药液涂搽外耳道红肿处。每日4次,至红肿消逝。
【主治】各型外耳炎。
【提示】用药时用消毒棉签蘸药水,悄悄地揉擦患部,头向患侧倾斜,制止耳内进水。
该病近似中医耳疮、耳疖。其病因病机多为风、热之邪循经上扰于耳,壅聚耳窍。
外耳炎可分为急、慢性两类,夏春季候多见。急性外耳炎病焦炙,外耳道炽热、发痒、疼痛,呈满盈性充血、肿胀,表皮腐败。先为淡薄分泌物,继而变成稀脓性或脓性分泌物。皮肤肿胀较甚者,可引发外耳道狭小或闭锁,掩蔽鼓膜,引发耳鸣及听力降落。严峻者耳周淋凑趣肿大、压痛,并呈现满身不适。慢性外耳炎病程长,多有耳痒、少量稀脓、听力轻度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或覆有痂皮,痂皮下有少量脓液或碎屑,偶然揭去痂皮会出血;鼓膜可浑浊、增厚、标记不清。
疗方2
【成分】黄连5克,黄柏、当归、生地各10克,姜黄6克。
疗方1
【用法】将药加适当净水煎煮,用文火煎至浓汁,然后过滤去渣取液,用消毒棉签蘸取药液涂搽外耳道红肿处。每日3~4次,7~10日为1疗程。
【提示】同上。
外耳炎或称满盈性外耳炎,因为挖耳恶习毁伤耳道、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泅水、沐浴等水浸渍,引发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梗阻毛囊,无益细菌发展,是因为细菌传染而致本病,也常见于嗜食辛辣甘旨之人。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症状为:外耳道皮肤满盈性红肿、疼痛、腐败、渗液或范围性红肿、腐败、触痛较着等。
【成分】鲜野菊叶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