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告别(一)[第1页/共4页]
大汉故骠骑将军孙坚之灵位。
总而言之,像极了天师道的卢夫人。
孙策再次转头看了一眼孙权的灵位,沉吟很久,扬扬手。
孙登说完,又向孙策、孙绍施礼。孙策拍拍孙登的肩膀。“小子,尽力。”
官方传言,孙登就是卑弥呼所生,而非巫山神女所生。
孙策与周瑜、蔡琰徐行而行,谈笑风生。“公瑾,虽说你扬威天竺,封万户侯,但是论起名声,你怕是不如昭姬远甚。别的不说,我孙氏几个勉强有点学问的宗室后辈都是昭姬的弟子。你看齐王,每次办画展之前,都要挑几幅最对劲的请昭姬过眼。昭姬如果不说话,他宁肯不办,也不敢有辱师门。”
长沙国祠在孙坚祠左边,供奉着第一代长沙天孙权。
太子孙绍站在一旁,神情庄严,气味悠长。
孙策眉毛轻扬。“哈哈,我就晓得他们会来。”他扬扬手。“请他们出去。”
“文有文的好,武有武的妙,你不必介怀。留在中原,你一样能为孙氏增辉。”孙策笑道:“孙氏不缺名将,缺真正的博士。你要好好尽力,为后代子孙做个表率,让他们晓得学习也能够强国。你王兄征服东洋,首功不是技艺高深、善战无前的兵士,而是操纵地形诱敌的智囊周不疑、建东都城的大匠彭羕。”
没人晓得。
“每年一次太多了,扰民。”孙策浅笑道:“五年一次吧,来向你大父、大母陈述一下五年打算的完成环境,让他们放心。你大母是看过的,倒也无妨。你大父未曾看过一天新政,或许会有些不放心。”
周瑜赶紧拱手请罪。“陛下,臣可受不起。”
孙策拿起一束香,在烛上扑灭,看着香头渐红,火苗渐亮,他伸脱手掌,悄悄一挥。
孙权本为长沙王,后改封倭王,又封东洋王,交战东洋阵亡后,其子孙登要求内附。皇太后顾恤儿孙,叨教孙策,孙策便改封孙登为长沙王,又追封孙权为长沙王,谥曰桓。
孙策双手执香,躬身三拜,又肃立了半晌,上前半步,将香束插在香炉中,又谨慎地用手指将香灰集合来,围住香束。
周瑜、蔡琰拾阶而上,由孙绍陪着进了享堂,向孙坚、吴太后的灵位上香。周瑜当年与孙策一起参军,也遭到孙坚指导军事,算是有半师之谊,他的礼节也比别人更昌大一些。
周瑜还没说话,蔡琰便抢先说道:“陛下,拙夫刚从天竺返来没几年,你不会又让我们伉俪隔海相望吧。”
“仲谋,你安眠吧。”孙策转头看向陪侍在侧的孙登。“子高,此次一别,我们或许不会再见了。”
孙策站在孙权的灵位前,上了香,想着之前的风风雨雨,恩恩仇怨,心中感慨。
第一眼看到这个谥时,孙策也有一种激烈的怪诞感。正如孙登出世,孙权向朝廷禀报宗籍时一样。
他不晓得孙权最后的设法。阵亡于东洋,算是求仁得仁吗?
是非真假,没人能说得清楚,即便孙登本人也不清楚。他懂事的时候,巫山神女和卑弥呼都已经不在了,而孙权本人对此诲莫如深,绝口不提。
孙绍含笑拱手。“儿臣岂敢与父皇比肩,但愿兢兢业业,担当父皇鸿业,上不负彼苍,下不负百姓,中不负父皇及三院元老的教诲。”
火苗燃烧,唯余烟气袅袅。
上完香,出了享堂,从侧门出了正庭,前去隔壁的长沙祠。长沙天孙登在门外候着,见周瑜、蔡琰同业,赶紧上前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