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策行三国》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007章 小陆议(求推荐,求收藏!)[第1页/共2页]

陆议脸一红,赶紧点头。“非也,我是说,家叔祖在太守府讲学乃是为国纶才,算不得私事。”

-

“本来孙君是来发兵问罪的。”陆康沉声道:“孙君但愿我如何酬谢?如果钱帛,我固然没甚么积储,多少还能拿出一些。如果其他,只怕难以从命。国度公器,不敢谋私利。”

孙策眨眨眼睛。“你是谁?”

“孙君此言差矣。”一个稚嫩的声音从陆康身后的屏风前面传来。孙策转头一看,见两个小儿站在屏风旁,一个约莫十岁摆布,一个只要四五岁。大的眼神清澈,小的却气得小脸通红,双眼死死的盯着孙策,恨不得将他化为灰烬。

陆议愣了一下,感觉孙策说得有理,下认识地点头拥戴,随即又认识到孙策这句话是个坑,这不是说叔祖陆康是寻章摘句的老蛀虫吗?他赶紧点头,摇了两下,又感觉不当,再次换成点头,点了两下,又感觉分歧适,摆布难堪,只好僵在那边,满脸通红的看着孙策。

孙策缓缓环顾一周,幽幽地说道:“这太守府正堂但是国度公器,不是明府君的私邸,更不是陆家精舍啊。”

汉末固然已经独尊儒术两三百年,但还没有以德抱怨的说法。当然,更没有以怨报德的说法。施恩者最多不图报,受恩者最多也是安然受之,却绝对不会有以怨报德这么奇葩的实际。

周瑜游移了半晌。“我归去与家兄筹议一下。”

孙策忍不住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孙策瞅着宽裕不堪的陆康,心中暗爽。论扣帽子,你们这些儒生还真不见得比我善于,儒家自打耳光的端方可太多了,都不消特地找马脚,如何打如何中。谁稀得跟你们引经据典啊,要么不打,要打就挑关键打。

“是吗?”孙策眨眨眼睛,看起来有些踌躇。

陆康沉下了脸,有点压抑不住内心的火气。他固然是世家后辈,却不是甚么谦谦君子,相反,他也是个脾气火爆的朴重老夫。若非如此,他也不成能把对孙坚父子的不屑摆在脸上,不管是从同郡的干系还是从孙坚有恩于陆家的究竟来讲,他都应当勉为其难的见孙策一面,而不是让主簿出面欢迎。

周瑜略作思考,躬身领命。“明府君有令,在所不辞。”

陆议?孙策恍然大悟,本来这粉嫩的小娃就是厥后的陆多数督陆逊啊。嗯,貌似他还是本身的半子,不过他现在还没娶媳妇,女儿更没下落,看来陆逊还很多等些年。他是陆逊,另一个大抵就是陆康的小儿子陆绩了吧?这位仿佛也是易学大师。当然了,现在他甚么家也不是,只会过家家。

陆康身为吴郡世家后辈,官拜庐江太守,被人劈面指责以怨报德,看似轻飘飘的一句话,倒是难以接受的指责。一旦坐实了罪名,他在士林中的名声必定受损。而对于他来讲,名声就像是鸟的羽毛,是不能有任何毁伤的。

“明府君过虑了。”孙策站了起来。“我孙家固然不是甚么世家,却也小有积储,不愁衣食。求见明府君,不过是想在学问上有所请益。现在看来,只怕是缘木求鱼,白跑一趟。”他缓缓走到门口,又转过身,看着面色发青的陆康。“明府君,董卓祸乱天下,家父身先士卒,浴血疆场,某固然年幼,又没甚么学问,却也要去南阳效力。明府君王谢以后,身为二千石,又深得先帝正视,也该做点实事报效朝廷,而不是坐而论道,吹枯嘘生,白搭朝廷俸禄。”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