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北风将起[第2页/共3页]
李光地看了一圈,点中一个年纪比他小不了多少的翰林。此人不但文才出众,和一样,也曾有过大起落,为此还改名发愤,此事托付给他应当靠谱。
是 由】.
康熙沉吟半晌,品出了这四个字的意义,心胸伸展开来。永为定额和永不加赋,内里的意义都一样,可永为定额说的是该做,他和翰林们都没想到该说,李光地就把这一环补上了。
一想到本章上面那些琐事,两江总督噶礼和巡抚张伯行的互讦,另有戴名世《南山集》一案也搅在内里,就让贰心中模糊烦躁。接着又想到皇上明里暗里又在动手二废太子,看起来,皇上这终考命可真是悬了。
积年来朝廷都在清查亏空,而这亏空本源盘结,实难理清。既有官员贪腐,又有处所财力不济,历次军事的诸多尾帐也没摒挡洁净,乃至这位皇上数次南巡还留下了一堆烂帐,这状况皇上都心知肚明,还想着减赋?
“彻查清楚?清楚到多么境地啊?”
【2:关于这“永不加赋”的本色,是一篇很大的文章,牵涉很深,没体例一时说清,只能先点到为止,前面跟着情节持续再谈。】
现在皇上在此人丁赋税上持续动脑筋,还堂而皇之地说“国库充盈”,掌着一摊籽实务的大臣们手里都捏着把汗,真要这么干了,万一大清朝又出了大的妖蛾子,不得不再加人丁赋税,这仁君圣上的脸面往那里搁?
“都说我毒蛇,我看这李光地才是真正的毒蛇。永为定额,既是不减也是不加,可李光地嘴巴一张,只提永不加赋,这就成了‘三千年未有之仁政’!朝廷丁银每年不过三百来万两,向来都征收不齐,还常常压得处所出事。诸多处所本就按着定额在征,广东府县案,不就是因为这丁银上的肮脏才闹出来的?想加都加不了。皇上的心机被李光地这么一打磨,听起来动静挺大的,实在并不影响赋税底子。这李光地的道学心肠,的确到了七巧小巧之境……”
查慎行,字悔余,以翰林院编修值南书房,辫子上也是白发丛生。他对李光地毕恭毕敬,连声应是,倒还不为身份,他但是李光地荐进南书房的。
不等大臣们颁发定见,康熙一锤定音如此甚好,就依这意义,拟谕明发。”
世人的视野无声地来回着,都想起了一件旧事。四十九年江南亏空案,江苏布政使宜思恭任内亏空四十六万两。固然大师都这银子的去处,却没人敢说,但亏空被揭了出来,从县府到督抚都得赔付,谁也不肯背这黑锅。户部尚书张鹏翮两下江南,都没查出来,实在也是跟着处所一起装傻,搞出一桩咄咄怪事。最后还是皇上的面子挂不住了,不得不承认这亏空多数来自南巡,取出内帑银子抹了此事。
想到终考命,李光地的心机转到了身上,这终考命到底又下落在哪呢?看来得补点德行才好,张伯行得保,另有被戴名世案牵涉出来,现在还关在牢里的方苞……
“四十七年再申禁矿以后,广东矿徒繁增,滋扰乡民不竭,可见督抚府县,着力不深。皇上让你去广东,除了此案,还嘱你观风查访,这处所禁矿一事,须得擎领为要务。禁矿系我朝立国之本,干系严峻。奸商欲壑难填,引细民逐蚊利而弃农稼,矿徒云集,祸蕴此中。当年陕西贩子何锡在广东海阳开矿,盛时蚁集十余万人,一时不慎,全省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