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为父母官?[第1页/共4页]
“未闻有抽榨后代脂膏的父母”
“天王昔日在永安言明,要让民人勤奋即能得繁华,仁慈就能行天下,巴某愿为这新立英朝效力,恰是感佩此言。却未曾想,本日亲见,天王治政,竟是比满人还要苛酷巴某虽卑渺,却不肯助纣为虐,李天王在上,巴某告别”
是 由】.
“每县吏员不下数百,择其善者而任,足矣。我也知根底,吏员出身微薄,世代占有乡里,以权榨钱,品性堪忧。但此策是将吏员拉出潜地,也给他们一个仕进的前程,摆在明处,老是比强。并且新朝初立,威慑甚重,小人也不敢过分猖獗。待时势成熟,其他读书人也不得不投身而入,自不必忧愁无人仕进。”
这一项完成后,程映德等一干尚书厅户科主事就开端忙活了,查对数字,标注题目,然后再将各县领受的田税数字发下,程桂珏一看,两眼差点一黑,两万一千两这新朝太狠了吧,真要把处所杂派全卷上去?
他环顾摆布,很多人也跟他普通犯难,电白县所收常项是火耗、契税、牙税、市税,但这也只是明面上的,实收的时候还要加浮,这部分加起来已经超越正税。至于贩子胥吏民人的各种贡献,一年又得上万,这都是不主动伸手就有的,除开对付的差事,贡献上官和府宪衙门,一年落下三五千两银子,那是绝顶清官……
“昔日历朝,让县官一面派课,压榨小民,一面教养,为小民谋福,这二事南辕北辙,逼得县官只能顾上一头。现在让你等县官不管派课,只用心为小民谋福,做好一县父母,此事,你等愿行否?”
听到这话,世人都面有得色,这就是早从龙的好处。
他很冲动,本来已经绝望透顶,现在看来,竟然是没搞明白新朝的路数
自秦以后,县官就是历朝最基层最首要的亲民官,“父母官”的对比根深蒂固,李肆扬起这面善悉的旗号,世人却还是不懂,这不跟之前一样么?
“县下诸事之费,如果都靠公局来筹措,万一公局推委抗税,一县之事不就荒废了吗不跳字。
“县官不必再担当县衙杂支,乃至也不必礼聘幕友,这二百两足矣花消……”
这个数字巡抚和广州府衙门都有,程桂珏原就是户房书吏,填起来毫不吃力。可在县衙实征一栏,他犯了迟疑,他之前收了多少,但他拿不准新朝的态度,毕竟县下实收,就是一县经费,同时也是县官的小金库。照实报吧,这个新朝廷是不是要刮上去?少报吧,新朝照这个数字查对,今后要吃挂落。
巴旭起接着问,这个题目李朱绶内心也没底,找来了卖力鞭策公局扶植的彭先仲。
署县事的变更,李肆必定是签章承认了的,可他那里记得那么多,必须得人提示。得知这一番来往,李肆感受这个巴旭起还真是一腔热诚,可用。
程桂珏是不敢发话,可有很多署县事却忍不住叫苦了,朝廷要如此重压州县,他们这些县官就算偶然贪吝,也要为县治考虑,大胆的人更是当堂出声。
彭先仲露了底,其他的官员都是各管一摊专业事,县府这些主官都是要周旋各方的,用之前那种光读圣贤书,没有实际从政经历的墨客,底子就担不起这职责。
李肆“苦口婆心”地唠叨着,当然他这话也有装点的成分,县官还是要管派课的,比如跟县公局周旋田税总额,监察本县完税状况等等,但确切不再管详细的征税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