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与君共婵娟[第1页/共2页]
说完了话,虞幼窈就去了书房。
可虞幼窈这态度,实在叫人摸不着脑筋。
虞幼窈一个字一个字地数,数了二十六个字,忍不住笑弯了唇儿。
谢府送来的果物品格好,也都非常新奇,想来也不是轻易弄到。
京里的果物,大多都是从外埠运进京里的,因路上担搁了时候,到了京里后,很多都不新奇了。
“一也,他石不过取其温光滑莹,红丝砚渍之以水,而有滋液出于其间,以手磨拭之,久粘着如膏。”
不过!
她重新取了一条老墨,注少量水于砚中,墨条磨动,既坚以润,腴发墨汁,手拭如膏,膏润浮泛,墨色相凝若纯漆。
虞幼窈笑弯了唇儿:“《砚录》上记录,红丝砚其异有三!”
许嬷嬷笑着应下了。
固然,表哥每次的信,都是简明扼要,但是细心读来,却也能感遭到表哥对她的牵挂,令她心中欢乐。
但,许嬷嬷也没有穷究,见虞幼窈意兴阑珊,便也不提镇国侯府的话:“今儿上午,谢府托人送了一车果物过来了,都是奇怪东西,有蜜桃、鸭梨、葡萄、木瓜,另有一筐挂绿,我命人送到了冰窖里。”
虞幼窈谨慎翼翼地叠好信,塞回了信封里,又拿起了殷三递来的方盒,也没急着翻开:“这是甚么?是表哥特地让你转交的吗?”
虞幼窈就笑了:“我就晓得,果物是表哥借了谢府的名头送给我的,山东地盘肥饶,盛产果物,像肥城的水蜜桃,苦涩多汁;冠县的鸭梨,清脆爽口;大泽山的葡萄,饱满甜美;历城的木瓜,芳香绵软,每一年京里的果物,大多都是山东运来的,但因品格好的果物产量有限,是以数量也未几。”
历朝历代很多大文豪,都对红丝砚推许不已,书上有很多相干记录。
便在这时,殷三悄无声气进了屋里。
但红丝砚实在过分希少,开采又非常不易,以是红丝砚第一砚之名,被端砚之胜名所代替,但红丝砚却不在名砚排名以内,足以证明它的超然职位。
因而,虞幼窈就晓得了,方盒里的东西,必定是表哥经心为她筹办的,必定不普通。
这个时节,很多果物恰好上市。
这块红丝砚,红丝映带,素净逾常,观之华缛密致,皆极其妍,资质润美,红黄相纹如禽鱼云霞,山川花草。
按事理说,虞幼窈与宋家理应非常靠近才是。
内心充满了等候,她迫不及待翻开了盒子,将盒子里的棉絮取出,从包裹的绢帕里,拿出了一方砚台。
待觉到手腕有些酸了,虞幼窈终究停了笔。
许嬷嬷感觉奇特。
虞幼窈赞叹不已:“表哥可真短长,连这么可贵的红丝砚都能弄到。”
虞幼窈点头:“我令人给宋三蜜斯送个信。”
镇国侯夫人与虞幼窈干系也算靠近,宋婉慧就更不消说了,两人非常投缘,互赠礼品也是常有的事。
虞幼窈取了玫瑰笺纸,执笔在手,以墨润毫,提笔复书。
而本年山东产生了兵变,京里各种果物更加希少。
殷三点头:“是少主命人筹办的,本年山东雨水好,果物比往年要更好吃,表蜜斯如果喜好,下次部属再送一些过来。”
别人都吃不到,但是表哥却送了一车给她。
小到一些奇怪的茶水、点心,果物、吃食,大到一些比较宝贵的珠玉饰品。
虞幼窈捧着红丝砚,眼睛黏在上头挪不动:“我只是在书上,见过相干的描述,还是头一次见到真的红丝砚,传闻红丝砚,是天下独一赛过端砚的砚台,只因过分希少,品相太可贵,以是世人对红丝砚所知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