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第1页/共1页]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中医治病的一个首要原则。大夫要按照症状和病人本身详细的环境,寻觅疾病的底子启事,再肯定医治的体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天然也是因循这个原则。
第二篇本草摄生心法:摄生之道在一补一泻之间
治病要辨证,摄生实在也需求辨证。这此中的事理是一样的,同一套摄生体例能够对这些人有效,对另一些人就没用乃至另有害,启事也就在这里。我们要清楚本身的详细环境,该用补法的时候用补法,而该用泻法的时候用泻法。如许辨证施养,摄生才气阐扬它最大的服从。
第1节 从“辨证施治”到“辨证施养”
第四章李时珍:辨证施养才精到
别的,另有些人以为吃药能够“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以是当身材略微有点不适,他们就自行服药,并且多种药物一起服用,用药不科学引发的疾病早已屡见不鲜。我们都晓得,是药三分毒,药物在减缓身材不适症状的同时,所产生的毒副感化也不成忽视。并且,身材本身有非常强大的自愈力,如普通的感冒5~7天是一个周期,即便不吃药也会病愈。如果我们一有头疼脑热就吃药,人体的自愈才气就会被搁置,久而久之人体的自愈才气就会阑珊、丧失。以是我们在碰到小痛小病时能不吃药就不吃,如果非到不得不吃时,必然要在大夫的指导下用药,本身不成凭着“经历”随便用药。
成果第二天,一个病人服了药今后,出了一身大汗,但头痛比明天更短长了。另一个病人服了药后出了一身汗,病好了一大半。李时珍细心回想明天诊治时的景象,蓦地想起在给第一个病人把脉时,病人手腕上有汗,脉也较弱,而第二个病人手腕上却无汗,他在诊断时忽视了这些差别。病人本来就有汗,体质很虚,再服发汗的药,不就更加衰弱了吗?如许不但治不好病,反而会使病情减轻。因而他当即窜改医治体例,给病人重新开方抓药,成果病人的病情很快便好转了。
传说,曾经有两个病人同时来找李时珍看病,都说头痛、发热、咳嗽、鼻塞。颠末扣问,本来二人都淋了一场大雨。李时珍给他们切了脉,确诊为感冒,并给他们各开了剂量不异的麻黄汤,发汗解热。
不异的症状因为病因分歧和小我身材状况的分歧,要用分歧的药,而分歧的病也能够要用一样的药,关头是要对症。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现在有些人的用药成规,很多人都在家里自备一些发热、感冒、止痛之类的药,一碰到头疼脑热就自行服药,也不去病院。但有的时候,不考虑本身的详细环境,只从症状上用药,就很轻易呈现副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