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籍[第1页/共4页]
当时,北宋建国七十余年,已呈现各种危急,具有稠密儒家思惟的庞籍,以主动用世的态度,连连上疏,陈述本身一整套的治国主张,大抵是以礼治、人才、仁政、信义作为安邦治国的底子办法。这在当时,是有主动意义的。他本性朴直,在从政活动中对峙原则,特别在荐贤斥佞的斗争中,他犯颜切谏,当廷与皇上争论,置小我安危于不顾,被称为社稷之臣。
至和二年(1055年),庞籍从郓州前去永兴军路过都城,时文彦博再次任宰相。仁宗特召见庞籍,在说话中问道:“朕今用文彦博和富弼二报酬相,你觉得二人如何?”庞籍忠恳地答复说:“他们二人都是朝廷大臣中的最好人选,陛下能任用他们,恰是天下所但愿的,实为国度社稷之福。”仁宗又说:“不过也有人说文彦博私心较多,朕倒没有听人说富弼有甚么缺点。”庞籍态度更加果断,凛然答复道:“文彦博曾与臣一起在朝中枢,臣体味他,实际上他并没有甚么私心,都是那些对他有定见的人诬告的。文彦博前被诽谤罢官,此次重新在朝,必然会更加谨慎。富弼前任枢密副使,没执掌过大政,也没获咎过朝臣士大夫,故得众口奖饰。陛下既知其二人贤而可用,就该当坚信不疑,使之极力帮手朝廷。若陛下以一人之言而用他们,又以一人之言而思疑他们,臣恐朝廷大业难以有所成绩。”
在戍边御敌中,庞籍可谓为前人所承认的良将:“良将者,不必亲披坚锐。上兵伐谋,运筹帷幄,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他两为边帅,戍边数载,殚精竭虑,功劳卓著,获得仁宗天子嘉许诏奖、赐钱百万。是以他豪情满怀,挥笔写下了《渔家傲》(见《全宋词》):儒将不须躬甲胄,批示玉尘风云走。战罢挥毫飞捷奏,倾贺酒,三杯遥献南山寿。草软沙平春日透,萧萧上马长川逗。顿时醉中山色秀,光一一,旌戈矛戟山前后。在宋夏干系中,庞籍尽展其知己知彼,运筹帷幄的儒雅风采。以精确的计谋决策戍边,以不卑不亢、进退有度的战略媾和,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大宋的庄严与好处,保全了国度边境。在北宋一度委曲乞降的屈辱交际史上,留下了一抹亮光。
社稷之臣
清算吏治、实见礼法是庞籍的政治主张。庞籍为相伊始,即下诏曰:文武官七十以上未致仕者,更不考课迁官。后又多次下诏清算标准吏治,严格官吏保举轨制,并制定了对不称职官吏弹劾、奖惩办法。他倡导俭仆,反对华侈华侈。以为天下之财是农夫之膏血,应当备饥荒兵革非常之用。宋朝到仁宗时,国势日趋贫苦。国度府库之财,十之七八被天子奉侍赐赉和贵臣饮宴之用。因此他死力举谏要天子、贵近之臣带头俭仆,以期收到上行下效之服从。在一些详细事件上,他都主动上谏仁宗天子。比如:宫禁市物给实直,非所阙省毋市等。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庞籍病逝于家,享年76岁,仁宗时病重,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曰庄敏。著有《天圣编敕》、《清风集》范缜序、《清风集略》司马光序等。现在在山东潍坊市辖内沂山的峭壁堆叠,垂立百仞,矗立云表的歪头崮南面,另有庞籍题壁“郝崖映辉,云海飞霞”石刻,字体行草,径尺半许,直排两行,气韵豪宕不拘,洒落风雅,笔力苍劲纯熟。司马光称其“敏而好谋,果而不惑”。《宋史》曰:庞籍为政,晓得律令,善于吏事,随练习民事,皆能用其所长。庞籍戍边治民功劳赫赫,不愧为我国北宋期间一名励精图治、有所作为的军事家、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