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整顿治安】[第1页/共3页]
宋徽宗细心想了想,对陪侍摆布的御药院寺人说:“拟旨,濮州知州朱铭,逾制打算尧陵,罚俸三月,令其思过。准其所奏,重划尧陵禁区。至于钱孙两家,降旨予以斥责。”
大理那边,段誉方才即位,还派使者到东京要求册封,也不晓得他六脉神剑练得咋样。
些许小事,交给上面的人措置便能够了。
朱铭在濮州正待大展拳脚,对朝中环境毫不知情。
他盯着舆图左看右看,越看越感觉可惜。
辽国那边是真伤害了,辽阳都被叛军攻破,判将高永昌还建国称帝。
张克公又说道:“朱铭此人,并非平常知州,还须相公亲身变更。”
张克公一肚子坏水,点醒道:“杭州是朱勔的地盘,别人去了,天然能够享用。但那朱铭喜好做事,便让他去跟朱勔同事!”
“你怎看的?”宋徽宗把两封密奏递给李邦彦。
不但是邓洵武,就连在写起居注的李邦彦,都被天子这番话给惊到了。
蔡攸连连点头:“杭州繁华之地,莫非让姓朱的去享用?”
宋徽宗闻言收起笑容,竟然当真考虑此事。
天祚帝耶律延禧命令,具有杂畜十头以上的家庭,必须供应青壮参军平叛。这个号令一经公布,当即激起春州两千余户造反,辽东半岛的部落也兵变独立。
得知天子的安排以后,蔡攸当即找来张克公,问道:“濮州之事,可曾安排好了?”
他不想太快升迁,就算升迁,也最好是原地高升,调来调去还如何做事?还如何堆集管理经历?
又过数日,宋徽宗再次收到两封密奏。
察看判官属于特派职务,名额不定,事情办完就能离任。
李邦彦道:“杭州知府唐恪,可堪此重担。”
蔡攸一本端庄道:“举贤不避亲,举贤自也不避仇。更何况,臣与朱探花只要小隙,并无解不开的仇怨。做臣子的,都是为官家分忧,自当调和共处。”
李邦彦明白天子啥意义,钱家必须保住,要给建国勋贵面子。孙家则无所谓,杀就杀了,谁让孙家秘闻不敷?
宋徽宗哈哈大笑:“以他的脾气,如果去了杭州,怕要跟朱勔打起来。这个调派不可,朱勔还要留着做事,朱铭朕也要重用。”
李邦彦借此机遇,让唐恪给天子办事,任务完成绩能召回朝堂,成为李邦彦的一大助力。
京朝官履任处所纯属镀金,一年一迁已成常例,半年一迁也是常有的事。窝在处所久不升迁的京朝官,只要一种环境:获咎了天子或权臣。
至于朱铭升迁敏捷,这个反而很普通。
这就是宋朝宦海的恶心之处,你获咎了权臣,固然没有性命之忧,但权臣能够把你胡乱调派,让你没法在处所上真正做事。
邓洵武赶紧说:“臣必然抓紧催促,早日结束西夏战事!”
说他无能吧,他又有点才气。
张克公笑道:“杭州。”
他的职务是起居郎,每天跟在天子身边,卖力记录天子的言行。别的,朝廷的诸多首要政策,李邦彦也要停止记录,然后交给著作官予以保存。
蔡攸鼓掌赞叹:“这位朱知州,在濮州又是捕杀盗贼,又是惩办豪强,干出了很多政绩,俺就向官家荐举他去杭州做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