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二章 李贤之才[第1页/共2页]
刚昂首想说话,倒是李贤开口了:“母皇,实在此题不难明。”
文武百官,包含武则天,也感觉这一年就这么过了,应当没甚么大事再来,只等年关放假,过个好年。
但是,小状况是制止不了的。
因为吐蕃想从阳关入中原,那就是个笑话。
“不然,境内空虚,待大地回暖,岂不是给了我大周长驱直入之机?”
李贤深吸了口气,“说好听点,这是吐蕃王奇谋妙断。说不好听点,此为纸上谈兵。”
郑公理是武承嗣的乘龙快婿,你说,他们想立谁?
......
......
“......”
大周的西大门乃是两关一城,遥相照应,三道关卡个个固若金汤。
也不想想,那是咽喉之地,北拒突厥,西遏丝绸之路,又负担南防吐蕃、羌狄之务。
李贤傲立殿中,成了群臣核心,“儿臣觉得,分兵各守,不如聚力成拳。”
殿中侍御史郑克义,挟群臣一千五百余人,上表武则天,赞神皇贤明圣表、盖世卓功,请加尊号:越古金轮芒神天子!!
狄瘦子比来就像表决计似的,每天来上朝,恐怕武则天看不见他身材倍儿棒,吃嘛嘛香。
下首一众群臣无不想笑,狄怀英啊狄怀英,你就吃点肉这类事,比边关军情还首要吗?
“若我大周驰援,他满身而退,海内压力骤减;若我按兵不动,他就尽力攻打,破关东进?”
吐蕃兵发阳关,欲取北道,进逼中原。
弄的老太太是哭笑不得,这请立太子都请出花来了。
眼看就是年关,大周朝这一年团体来讲还是比较别扭的。
武老太太也是凝重了起来,如果真如李贤所言,那还真是不得不防。
为甚么呢?
“且先按兵不动。若吐蕃真有进犯之意,再驰援不迟。”
“陛下,已至年关,吐蕃就算是想翻越大雪山攻打阳关,那也是开春以后的事儿了,不敷一虑。”
那是大周的西大门,雄关险要,万夫莫开之地。
魏王李贤却有分歧定见,道:“或许吐蕃王也是这么想的呢?”
好吧,真正目标在这儿呢,又是太子这点事儿。
就在年前的头半个月,又出了一件小事儿。
若分兵对抗吐蕃十万雄师,稍显吃力。
――――――――――
“好主张!”
“陛下,我们还是说说,这个...这个茹素的事儿吧!”
甚么“金轮圣神皇”,甚么“文成武德圣武神皇”的,即位这十来年,像这类尊号,武老太太加了好几个了。
,(加更一)
“儿臣倒有一策,不知可行不成行。”
郑克义等一千多文武上完了尊号,就势又要求武则天早立太子。
群臣一阵沉默,堕入深思。
别说是吐蕃,突厥强不强?前有颉利,后有默咄,哪个不是敢与中原一战的薄弱气力。
武老太太倒是懒得理睬他,“就算是开春攻打,我们也不得不防啊,还是警戒为上。这事儿,还是议一议吧!”
武则天脱口问出:“如何防备?”
李贤凝眉出班,“或许吐蕃王也知此情,我大周陈兵国境,气势汹汹,吐蕃王也是想借进犯阳关之举,来使我大周分兵驰援。这要一来,来年战事,吐蕃压力骤减。”
但是,固然如此,他们也没动过从西线进犯中原的动机。
如何说呢,这个尊号......有点太特么夸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