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文战[第2页/共3页]
关老爷子和关父开初并不放心,跑到书房看了几次,才读完第一页文稿就再也没来打搅她。
及至当天傍晚,文战才告一段落,但是此事还没完,等动静酝酿一晚,传得更远,必然另有更多名宿插手,或许外埠鸿儒也会调派疾足送来文稿。这不但是儒学之战,亦是文名之争,不管是纯粹研习儒术的学者还是醉心宦海的假道学,都不会错过这个机遇。
“树大招风,我这棵小苗不敢顶受飓风。”关素衣怀里一样抱着一罐灯油,低声道,“文战恐会持续数日,父亲,您有没有想过把众位大师的文章收编成册,制成真正的《子集注释》?或调集魏国名宿,共同撰写一本触及万事万物,各科各业的巨著?为天下人开智,为先人指路,这才是文战的真正意义地点。”
“是。天下儒为天下师,万物有灵当万世长存!”关素衣的血液在燃烧,一点一滴终至沸腾。
最后又侧重点明,科举乃皇上一力推行,诸位学子如有幸高中,应为天子弟子,投效天子座下,而非旁人。
“怎会?”季承悦反射性地点头,再去细看,终至无言,然后一层一层羞红脸颊,竟是无地自容。就在半月之前,他还说关蜜斯见地短浅,勇气可嘉,却本来真正见地短浅的人是他们才对。她的学问已远超平辈,堪与诸位鸿儒并肩。他如何有脸对她指手画脚?真是不知者恐惧。
关父定定看她半晌,慨然长叹,“是为父藐视了你。倘若你所言之事达成,关家将一举成为文坛魁首,全天下的读书人都会感念这份恩德。这才是真正的教养之功,也是皇上推行儒学的最快速径。依依,我之前想左了,或许你能够入宫试一试。”
关素衣的字早已立名燕京,此前被她卓然文采与赅博学问吸引,众学子并未留意表象,但是一人道破,便有更多人看出来。行文如刀,言辞锋利的逆客店人竟是女子,且还把年长她数十岁的徐翁批驳得体无完肤,那她本人学问该有多高?从几岁起开端读书?关家的教诲真是可骇啊!
幸亏徐雅言看出他的难堪,未再恳求他亲身送人。等候马车驶来的间隙,她目光在逆客店人的文稿上流连,俄然惊叫起来,“这,这是关素衣的笔迹!逆客店人是关素衣!”
说是一篇文章,实则字数足以立书,因逆客店人文名极盛,围观者先就把她摆放在与徐广志齐平的职位,并不会产生多余的质疑。待全文看完,公然荡气回肠,寄意深远,不管回味多少次,还是感觉难明此中真味。
时人都晓得逆客店人具有深厚的史学功底,她对儒学文籍的注戒严格遵守了“以经释经”的原则,甚少掺杂小我观点,但无益诱之处,便哀告诸位鸿儒或学子加以斧正。她欢迎全天下人对她的文章停止批驳,还说唯有如此,才是最松散的学习态度,而非一家之言成风,乃至于贤人之德减之又减,终至消弭。
他把攻讦本身的人描述为“蜀犬吠日,吴牛喘月”,诸位文坛巨擘矜持狷介,便也不好与他计算;此时再想著书,又怕被讽刺为拾人牙慧,因而都保持了沉默。现在逆客店人起首将锋芒指向徐广志,还聘请天下文士共同批驳本身的文章,以便更深切更全面地切磋贤人之言,这即是给高高在上的巨擘们架好梯子,此时还不顺着下来,又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