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1627崛起南海》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54章 广州来客[第1页/共3页]

天然就有脑筋转得快的人在诗会以后悄悄找到李奈,硬是要先拿订金停止预订。有鉴于消耗者高涨的采办热忱,李奈也只要“无法”接管了这些预订,两三天下来,便已经有二十多人在李奈这里下了订金,其市场远景能够说是一片光亮。

关于此次出访的工具,李奈实在也是有所耳闻的。蒲月的时候琼州那边的商号就送来了几件玻璃器和银镜,据送来东西的伴计所说,在琼州岛南边的崖州四周新呈现了一伙海商,自称来自万里外洋的“海汉国”,其边幅、说话都与明人分歧,只是打扮、风俗多有奇特之处。这些海汉人仿佛把握有某些奇特的工艺,能够制作出涓滴不亚于西洋番商的玻璃器皿。至于那银镜,李奈也亲目睹过,照人非常清楚,赛过铜镜很多,更是市道上奇怪之极的物件。

崖州李掌柜所总结出的这几个特性,也就成为了李奈出行琼州岛拜访海汉人的一个首要参考。李掌柜在几天以后便带着数千两现银和两艘为海汉人采办的海船分开了广州,他将去胜利港向海汉人订购下一批的玻璃器皿、文具、镜子,或许还会有其他新出的好东西。

为了帮忙家里倾销这类新产品,李奈专门牵头搞了一次诗会,请了很多广州本地的文明名流列席。这玻璃文具一出场,全部诗会的逼格仿佛都获得了质的晋升。正如当初施耐德所预感的那样,这类晶莹剔透的文明用品立即就获得了读书人的好评和追捧――当然了,能追捧这玩意儿的读书人普通家道都比较殷实,毕竟不是每个读书人都有经济气力能花上一百两去买一套玻璃文具。

公然这面镜子只在“福瑞丰”总行里摆了两天,便被广州府某位大人物差人来收买了,作价一千五百两银。而其他从琼州府送来的少量样品,也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李继峰立即便让人在市道上收买对方要求的硝石、硫磺、焦炭等商品,装船运往琼州岛。

其三是体例,海汉人不但把握了先进的出产工艺,其倾销商品的技能也非常值得学习,像此次李奈所搞的诗会,实际上就是施耐德给崖州李掌柜出的主张,当然施耐德描述这个别例的时候并没有提到采取“诗会”这类情势,而是用了另一个统统人都比较陌生的词语――产品推行会。但不管如何,这个别例明显是非常见效,李继峰乃至已经想好了今后有甚么新东西上市的时候,都应当像如许提早搞一搞推行才是。

“福瑞丰”这个商号是李家在洪武年间创下的,一辈一辈传到现在已有两百多年。颠末数代李家人的尽力,“福瑞丰”从最后游街走巷的小贩货郎,逐步生长成为一家具有十七个分店,买卖遍及华南各地的大商行。在广州一地,现在的“福瑞丰”也算是数得着的阛阓大鳄之一了。

李奈的老爹倒并不是太想让他持续走从商这条路,毕竟全部社会环境都是重农轻商,士农工商四个阶层,贩子一贯都是排在最上面的。固然李家人代代都是做买卖的妙手,两百多年间不竭地生长强大“福瑞丰”,但真要论社会职位的话,李家跟真正的朱门另有相称一段间隔。

李奈在诗会上“非常遗憾”地奉告本地的士子,这类玻璃文具来自万里外洋,且每一套都是定成品,得来非常不易,鄙商行正在设法订货,但至于甚么时候到货,能到多少就无可奉告,成心采办的朋友能够多多存眷鄙商行的店铺――言下之意便是这玩意儿现在有价无市,大师如果想买来装逼,那就早早筹办好银子吧!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